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焚书坑儒”后的儒学大本营董仲舒读书台(2)

2011-04-15 10:30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张宇鸿 戴玉亮 杨
清康熙年间,山东督粮道朱廷桢在董子台附近的柳湖旁兴建了一座醇儒书院(又名柳湖书院).明清时期,董子台附近既有祠堂,又有书院,一片楼台殿阁


  清康熙年间,山东督粮道朱廷桢在董子台附近的柳湖旁兴建了一座“醇儒书院”(又名柳湖书院).明清时期,董子台附近既有祠堂,又有书院,一片楼台殿阁。柳湖岸上,奇花异草点缀其间,既是天然风景区,也是攻读经书的好地方。历代钦官巡按、文人墨客、赶考举子经过德州,无不到此一游。所谓:“柳湖西畔御河隈,芦荻萧萧两岸苔。酒户词场多少客,登高齐上读书台。”然而自民国以后,这座闻名遐迩的古迹,由于连年战乱,年久失修,逐渐沦为废墟。新中国成立后,因市政建设而将土台拆除。


  据了解,近代记载的董子读书台,占地面积3亩,正门为1间,南向。院南半部有东西厢房各3间,院内植古柏、古槐;北半部为台基,高3米许,正方形,有台阶12级,台周围砌青砖半截花墙。台上正殿3间,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前抱厦系圆棚式,檐柱4根,前后统一安置棂门;殿内正面有木质神龛,龛内供木牌位“董子读书台”五字。正殿两侧各有小楼1座,系当年钟、鼓二楼。


  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


  河北学者、作家魏文华先生研究董仲舒二十几年,出版有《大儒董仲舒》等专着。据魏先生的研究, 董仲舒读书非常勤奋,一心专注学业,除了学术,其他都不关心。《史记》载:“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汉书》载:“盖三年不窥园。”王充《论衡·儒增》载:“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桓谭《新论》甚至说:“董仲舒专精述古,年至六十余,不窥园中菜。”文景时,人们乘马非常讲究,乘母马者常常被“摈而不得聚会”,而董仲舒却“尝乘马不觉牝牡,志在经传也”。可以说,董仲舒读书已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西汉时的儒生多专注一经,不能旁通,甚至有的“或为雅,或为颂”,数人才能合治一部《诗经》。而董仲舒知识渊博,学通五经,兼及百家,长于议论,善为文章,是当时的“通才”、“鸿儒”,被称为“群儒首”。他“进退容止,非礼不行”,举止优雅,修养颇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董仲舒的博学使得四方学士“皆师尊之”,不少有志青年,云会广川,跟随董仲舒学习。董仲舒于是“下帷讲诵”,传道授业。由于弟子太多,无法一一亲传面授,便叫门下高足代劳。史书上说,董仲舒讲学,在讲堂里挂上一幅帷帘,他在里面讲,弟子在帘外听,只有资性优异、学问高深的弟子才能登堂入室,得其亲传。其余弟子皆按受业的先后和深浅,在门下转相传授。可见其声誉之高,气派之盛。


  虽博学多才,但在五经之中,董仲舒最擅长的是《春秋》公羊学。汉景帝时,董仲舒因精通《春秋》而被任为博士。《春秋》是孔子晚年修撰的一部鲁国政治史,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由于微言大义,语言隐晦,孔子死后,弟子各以所闻,辗转传授,于是逐渐形成不同的《春秋》学派。汉代流行有五家:即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左氏春秋、邹氏春秋、夹氏春秋。其中邹氏无师传,夹氏未有书,左氏藏于秘府,只有公羊、谷梁二传流行开来。而公羊传的传播,则主要依赖董仲舒和他的老师齐人胡毋生。


  新版读书台: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


  时光推移到了2007年9月,德州经济开发区开始复建董子读书台。以新的读书台为中心被规划为一座具有相当规模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景区公园,目前核心景区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在现场记者看到,新的读书台包括:


  “三策固本”牌坊:跨河建设的“三策固本”水上牌坊,形制为仿木结构,面阔五间,六柱十一楼,各楼均做庑殿顶。正面题“三策固本”,意指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天人合一”、“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策;背面题“源远流长”,意指董仲舒的思想影响源远流长。


  董子文化街:建在隋运河故道西侧,西街为“顺天街”,东街为“博文街”,取顺天应人、博文弘义之意。文化街沿河建有5栋楼,以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中五常命名,分别是“广仁楼”、“弘义楼”、“崇礼楼”、“汇智楼”、“明信楼”。


  最重要的董子读书台位于景区北部的起伏地势上,三面环水。董仲舒着有《春秋繁露》,因此读书台后人也称为“繁露台”。读书台南北跨越80余米,从台基到屋脊高24.8米,其中台基高13米,读书台大殿高11.8米。大殿前是“正谊明道”牌坊,其制式是汉代典型的冲天柱式,一间二柱三楼。整个读书台分前后两个大殿,主体重檐庑殿,为五开间汉式建筑,并建有石牌坊、角亭、回廊、碑亭等附属建筑。大殿南侧,东西两角设有“规亭”“矩亭”,典出董子语录“不修规矩,无以成方圆”。董子读书台前临的水面为“柳湖”,湖岸画舫命名为“春秋舫”。读书台前阴阳鱼广场上巍然矗立的为董仲舒像,由我国着名雕塑大师钱绍武先生创作,塑像高6米,基座2米,以汉代简明浑拙的大块体积为主,造型方圆结合,整个塑像刻画出董仲舒智慧高超、温厚内敛,有原则而不固执偏狭的大儒风范。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