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徽州古建构件倒卖严重

2010-03-15 15:45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王小英
黄山市有101个古村落及1.3万余幢古民居,古民居正在以每年50幢的速度消失。
徽州古建构件倒卖严重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将我省南部的古徽州描绘得令人魂牵梦绕、浮想联翩。然而,近年来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古民居正以每年50幢的速度消失,很多古民居现状堪忧。
 
  正因如此,连续三年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钱丽萍都会有一个议案:保护古民居。“古民居保护得没有消失得快,它们太需要保护了。”
 
  古民居维护经费匮乏
 
  据了解,黄山市有101个古村落及1.3万余幢古民居,其中在1985年的黄山市文物普查时,1795年以前的古民居有4700余幢。
 
  但钱丽萍告诉记者,在一次会议上,黟县的一位领导告诉她,根据他们掌握的材料和调研的结果,古民居正在以每年50幢的速度消失。
 
  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些古民居一共有1.3万余幢,如果一年消失50幢,那260年之后这些古民居基本就要消失了。钱丽萍表示,正是因为如此,连续三年她都是提出关于古民居保护的议案。
 
  据了解,在这些古民居的保护中,黟县的西递和宏村相对而言是保护得比较好的,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440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其中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西递村至今尚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有近200幢。
 
  钱丽萍告诉记者,就是这样两个地方,也一样没有专项保护资金,越是要发展旅游,就越需要资金去保护,保护的费用就更高。
 
  部分古民居被边缘化
 
  钱丽萍告诉记者,黄山市的大多数古民居都属于当地农民所有。很多当地农民为了改善环境,会新建一些房屋,所以部分古村落中出现了新建房屋和古建相互交错的情况,部分古村已看不出古朴风貌,更看不到原来古村落的面貌。
 
  据了解,很多古民居因为地基降低和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部分村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甚至会出现擅自拆除一些受到保护的老房子等现象。近些年,拆除、倒卖徽州古建及古建构件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也让这些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变得更为迫切。
 
  据钱丽萍介绍,现在部分古民居因为不在景区范围内,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但这些古民居还是有其保存价值的,如果消失了就非常可惜。
 
  个人认领保护遇困局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徽派古建筑、古民居,黄山市政府2009年12月份全面部署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并在今年年初正式出台《黄山市古民居认领保护利用暂行办法》。
 
  据了解,按照《办法》,认保人通过一定程序,可自愿出资对列入“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的古民居进行保护管理、开发利用。
 
  但钱丽萍告诉记者,因为很多古民居是属于当地农民的,所以古民居的产权归属还是属于农民的,认养人因为得不到古民居的产权,所以在认养方面并不积极。
 
  保护建议获省长批示
 
  据了解,钱丽萍关于保护古民居的建议得到了省长王三运的批示。
 
  王三运批示为:“这件事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保护,还是坚持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一是政府加大投入,二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要做出有效的方案供参考。”
 
此事也得到了省文物局领导的重视,相关领导表示将尽快拿出保护方案。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