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陶瓷 >

景德镇元代陶瓷雕塑时代特征

2009-07-22 11:13
来源:景德镇陶瓷 作者:曹春生
中国陶瓷雕塑发展至元代,中国各地的诸多窑场受连年战火的摧残大多停烧,少许在萧条中飘摇。

一、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元代陶瓷雕塑状况

中国陶瓷雕塑发展至元代,中国各地的诸多窑场受连年战火的摧残大多停烧,少许在萧条中飘摇。惟独景德镇处于偏僻的江南山区,免遭战火的侵扰,不仅维持了原有的生产力,而且以开放的姿态汇集了全国各地来的能工巧匠,使瓷业更加繁荣和进步。元人蒋祈在《陶记》中说:“景德镇陶,有窑三百余座,”可见元代时期景德镇瓷业的兴盛。加之元代景德镇又设有“浮梁瓷局”专事瓷器贸易,枢府窑,又为皇室提供优质瓷器,客观上对提高景德镇制瓷工艺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上述各种社会因素的促成,元代瓷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其制作的瓷器,在全国起着独领风骚的作用。

景德镇瓷业中心地位的确立,对中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陶瓷雕塑是这一中心地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宋代景德镇窑陶瓷雕塑,多为青白釉装饰,制作上比较注意精雕细刻,讲究文质纤巧的风格,但仅重视瓷器的外在形式表现,忽略了瓷的内在质量。因而,宋代陶瓷雕塑虽形式丰富、精致,然由于胎质粗松,在高温下容易变形,往往造成陶瓷雕塑制造上先天不足,难以完美的窘境。元代景德镇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瓷胎性能,提高了烧成温度,使胎质更加坚硬细密,大大减少了瓷胎造型变形,脱断现象。制胎工艺进步,为陶瓷雕塑的精雕细刻和塑造形象的完整,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景德镇陶瓷雕塑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单件制品与器物类装饰制品都较宋代有所变化、派生出许多新品种。表现出对空间把握的能力较前代更为提高。元代的单件制品如:瓷俑、佛像、在继承前代传统的技艺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了所塑形象的特征,达到了一个新的表现境界。如佛像雕塑品,前代表现形式多取正面端庄式,左右对称,少有变化。至元代则饶有多变,佛像姿态出现了侧身面像,回眸、顾盼等文人气十足的心象大有展现。浮雕的制作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出现了器物开光形式固定表现区域的浮雕装饰形式,颇有西域伊斯兰陶器文化特色。浮雕的制作,在元代又因明器和大量实用、摆设品的丰富需求,日益精细,成为相对独立,呈主流审美形象的雕塑形式。元代红釉谷仓上的浮雕就属这种例子。另外,镂雕的制作更为精进,与浮雕和器物造型结合成为复杂而又精致的工艺性特强的雕塑制品,有向贵族化审美情趣发展的趋势。

元代观音像的塑制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旷世一绝,出土于北京元大都遗址的景德镇产《青白釉瓷观音》,是一件极其精致细腻的制品。此像高67厘米,头顶宝冠,上饰精美花卉,发式刻划整齐,面部丰满、眉目清秀、微含笑意。其身着薄衫,满饰复杂多变的璎珞纹,裸胸露足,一臂自然扶座,一臂斜枕于膝,呈端庄坐姿,慈祥和蔼。雕塑手法生动、洗练,繁简有度。璎珞、花饰、衣纹均是徒手捏制,拼接而成,是模印、捏塑结合塑制的精典之作,为藏传佛教梵式造像的典范。

反映元代杂剧,戏曲兴盛的瓷塑瓷枕,其雕塑技艺极其复杂,传递出元代崇尚繁复细腻,多变直观的审美心理。象青白釉广寒宫枕,陶瓷雕塑技法聚于一体。宫殿门框、窗栏以透雕法雕制,君王、待从、宫女用圆雕塑制,栏杆、殿宇用浮雕图饰,待各类部件完成,又需根据宫殿形制将建筑模型和人物组装、安置到位。此枕繁复叠套、精细入微的工艺史无前例、堪称一绝。采用如此技艺塑造的瓷枕,也有宋代的那种孩儿枕和祝福枕等内容,与广寒宫枕一样,雕塑复杂而精细,反映出元代瓷塑装饰化倾向。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