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陶瓷 >

唐三彩中的人物俑和动物俑(2)

2009-06-24 11:4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所以唐朝官府和民间很重视养马。唐玄宗曾选择西域、大宛献良 马和中原骏马,令画师摹绘。他还让太仆卿王毛仲和少卿张景顺在他 的厩里主持畜养良马

所以唐朝官府和民间很重视养马。唐玄宗曾选择西域、大宛献良 马和中原骏马,令画师摹绘。他还让太仆卿王毛仲和少卿张景顺在他 的厩里主持畜养良马多达四十三万匹。他赴泰山祭祀,布置数万匹牧 马跟从,“色别为群,望之如云锦,”“又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 尚马之风可见一斑。大诗人杜甫在其诗中也多次提到马,如《送远》: “带甲马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所以马成 为唐代文化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在中国历史上的汉、唐两代,马的形象塑造达到了顶峰。汉马特 别厚重,像山一样稳,制作手法上大刀阔斧,遗貌取神,着重于气势, 这从汉画像石上和大将霍去病墓前看到的马尤为显著。唐马俑,较之 汉代马而言,显得轻松愉快,但又不失凝重之感。在艺术风格上,它 不像汉马那样“气势雄大”,也不像魏晋南北朝乃至隋时期所风行的 清瘦俊秀,它饱满圆浑而不流于臃肿,华美富丽又不流于庸俗,装饰 品虽多,而外形仍然清晰明快,结构分明,比例准确,极富艺术的概 括力。三彩马的动态丰富,变化多样,有的腾空奔驰,有的缓步徐行, 有的昂首嘶鸣,有的低头啃蹄,有的追逐戏耍,但各种形象都给人一 种气魄,给人以力量的象征和一种浪漫、活泼的感觉。

唐三彩马大多是线型流畅,骨肉匀停,神充气足,手工工匠们主 要在于表现精神,用内在的动而发外在的形。

在精雕细刻相对静止的状态中,着力表现物体内在情感,这是唐 三彩一种独特鲜明的艺术风采。在形式的追求上,三彩马则是四方造 型,整个外廓的平行线与垂直线基本相等,在形体结构上通过方、圆 的体积变化来追求结实、圆浑和力度。工匠们在简单概括的基本形体 构成的“骨架”上,用准确、生动的肌肉刻划给以装饰,使之作品达 到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极富浪漫色彩。

此外,唐三彩骆驼也独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例如1962年出土 于河南洛阳南郊骆驼牵马俑。骆驼昂首扬颈,作朝天嘶鸣状。肌肉强 健,曲腿直立、尾巴卷曲背上双峰,铺有蓝花椭圆形锁子。通身以黄 釉为主、驼峰、颈下部、前腿上端施白釉。与骆驼同出的牵马俑,头 戴幞头,身穿翻领交襟右袍,下穿小口窄裤,足穿尖头长靴,深目高 鼻虬髯神气十足充满活力,典型的胡人形象。他体现了自西汉张骞开 通丝绸之路以后,中亚、西亚商人便源源不断地通过西域来到中国。 唐帝国疆域辽阔,随着西域诸国的臣服,这条商路更加畅通。胡商们 通过丝绸之路,与唐朝进行着繁忙的商业贸易,为唐朝社会带来了浓 郁的异域风情,同时也把唐文化传播到国外。

综合上述,可见唐三彩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特别是2000年3月 陕西蒲城县三合乡发掘唐惠陵,出土各类彩绘陶俑860多件,惠陵是 唐代让皇帝和恭皇后元氏的合葬墓,也是唐三彩器出土最多的典型。

李宪是睿宗李旦的长子,曾被立为皇太子。李隆基平定韦后之乱, 将其父李旦第二次扶上皇位,李宪因其弟李隆基有功,而将太子之位 让于李隆基。开元廿九年(741)李宪病故,年63岁,玄宗李隆基念 其让位之德,追赠其为让皇帝,于天宝元年五月以帝制葬于惠陵。

该墓早年多次被盗,但仍出土数量较多的随葬器物。主要为各类彩绘陶俑,初步统计约860多件。主要出自小龛,以第二天井的两个 小龛出土最多,几乎塞满了整个壁龛,种类有各种大立俑和小立俑, 各种骑马俑、大陶马、大立驼和卧驼、以及牵马(驼)胡人俑和骑驼 俑等。出土陶俑的一个特点是体型较大的俑占相当多的数量。大立俑高约0.74一0.76米,立马近0.7米,立驼高0.8米以上,卧驼长约0.8 米左右。镇墓俑约有10件以上,均为残块,散乱在甬道和墓室,体型 亦应较大,天王俑通高1.6米以上。他不仅是唐三彩发现最多的陵墓, 也是唐代帝后合葬的典型陵墓,对唐三彩文化研究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责任编辑:风霜一剑)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