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山西雁门关】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祟第一关

2009-10-21 10:1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雁门关,多少名将写下他们人生刚烈的传奇,这座雄关因而有了独特的性格。即使烽烟不再弥漫,夕阳残照关楼,血性依然在天地间张扬。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雁门关得名于关下那座雄宏的大山。进入雁门关峡谷,遥望两壁直立的山峰,似乎才刚刚找到顾炎武进入峡谷时的那种感觉。顾炎武进入雁门关时,雁门关的关楼上已飘起大清王朝的黄龙旗,一代英杰李自成以及由李自成亲手搭建的大顺朝就象雁门关上那飘然而逝的白云一样,成为一个过去了的存在。老先生骑着小毛驴叩关而入,心中仍然伤逝着渐行渐远的明朝背影。这是怎样一座险关啊。老先生触摸着一块块冷硬的岩石,仰望着峡谷上南飞的大雁,朗声而曰:“雁门,古勾注西陉之地,重峦叠献,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故名。”这座连大雁也难以逾越的雄关,这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怎样就消除不了大明王朝的内忧外患?秋风肃瑟,黄沙遍野,老先生的白发随着那声苍老的发问在雁门关下上下翻飞。

遥想当年,雁门关外,旌旗猎猎,鼓角声闻,狼烟弥漫,杀声震天,场面何等壮烈。战与和,时间的轮回,都一字不漏的刻在这关隘沧桑的石碑上。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他廉洁奉公,“市租皆输人幕府,为士卒费”,因而深得士兵的拥护。同时,坚持慎重防守的方针,凭长城之险,加强战备。他在雁门数年,“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此时,他才选用精兵良马,巧设奇阵,诱敌深入。“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

汉代的雁门,更是风云多变。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为此,公元前201年,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抵达平城(山西大同),抗击匈奴。可惜,被匈奴用计诱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脱。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汉元帝时,有胆有识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明洪武七年,吉安侯陆享大现模修复雁门关,在加强西陉关建设的同时,重点修复东陉关。关城内正北高坡上建有驻军营房,南为校场。在明雁门关与古雁门之间均用石头长城相连,傍山就险,气势十分雄伟。至此雁门关防御体系建设达到了其最辉煌的阶段,前有两关四口十八隘防御阵地,后有三十九堡十二联城防御纵深,中有蜿蜒坚固的雄宏长城,使整个雁门大地形成了一个世所罕见的前后、左右相互勾连的宏大军防工程。我们的祖先几乎把防御战争的想象力发挥到难以复加的地步。

雄关险隘,总有其发挥作用的一天。上世纪30年代,远隔日本海、久怀觊觎之心、妄想称霸亚洲的东方岛国日本,在占领朝鲜几十年之后,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领土的战争。“九一八”事变特别是“七七”事变之后,日军不断向中国腹地推进,战争的战火烧到了内外长城之间。雁门关一线的抗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雁门关伏击战,给敌以重创,铸就了又一个抵御外侮的丰碑。

不掀起雁门关的面纱,似乎很难理解历史上发生在雁门关周围的金戈铁马血肉横飞;不了解雁门关的全貌,似乎也很难理解李白、李贺、范仲淹等等历代诗客梦魂牵绕的雁门情结,很难理解一首悲天怆地的《雁门太守行》会成为一曲响彻千古的固定乐府曲牌。

明王朝在雁门关上建起了最为庞大的防御阵地,这些坚固的设施曾让明王朝一片歌舞升平,但就象历史上的每一次朝代更替一样,坚固的雁门关最终未能阻挡一个腐朽王朝的覆亡命运。庞大的雁门关防御工程随着大明王朝的灰飞烟灭而逐渐颓败下来,历经清朝、民国而成为眼前这个伤痕累累的模样。雄厚的关墙已消失在历史深处,破败的城门象一个孤独的老人一样倔傲地挺立在风雨中,单调的风铃声似乎向每一位前来的游客诉说着什么。

登上雁门关关楼,遥望苍茫群山,心中会漫漫涌动起一种久违了的感动。夕阳正沉向远山,冷风挟带着远古的羌笛声直面而来,耳边似隐隐听到了那一波一波滚滚而来的喊杀声……

雁门关似乎天生就是为战争而生。刀与刀的碰撞,迸溅的除过火就是那生命的鲜红。雁门关不相信眼泪,雁门关遵循的是胜者为王的道理。一个王朝在雁门关前倒下,另一个王朝随后在雁门关上挺立起来。雁门关上始终刮着强硬的北风。

走下雁门关关楼,随处可见破败的古碑、残缺的汉瓦。关城的城基上已长起没膝的野草。日落前的晚霞给整个雁门关涂上一层凝重的色彩。抓一把脚下的泥土,里面渗透的是一代一代戍关将士无限的忠诚和勇气。“数年风土塞门行,说着江山意暂清。求取罢兵南北去,满楼苍翠足平生”。老于边事的范仲俺似乎也厌倦了战争,那些普普通通的戍关将士又何尝不厌倦战争呢?戍关的将士们已长眠于雁门关脚下,但其忠武的英魂就象雁门关前那两根孤傲的石旗杆一样,将永远矗立在雁门关上。“落日眠衰草,寒风咽断溪。烽烟今久静,凭吊尚凄凄。”吟着这些伤感的诗句,我们的眼前会走马灯似地走过李牧、李广、李左车、牵招、薛仁贵、李克用、杨家将等叱咤一时的人物。

雁门关,多少名将在这里写下了他们人生刚烈的传奇,这座雄关因而有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即使烽烟不再弥漫,夕阳残照关楼,血性依然在天地间张扬。

一部雁门关军事史,堪称半部华夏5000年重大国防军事篇;一条雁门关商埠路,承载着中原和塞外的和平发展史。“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古往今来,不仅仅在军事战争中是这样,在开放改革、商贸发展方面也是如此。

“商埠经济多门路,财源如水流代州。”雁门关下的古代州城有大小商号300多。被誉为商界“福星”。这些票号、商号的流通都是从雁门关走向外地。

眼中的雁门关已是一幅画,是一首诗;代县人民将要向海内外再现雁门关昨天延续了几千年文明的一幅画卷;咏诵历代文化积淀的一首千古不朽美妙诗篇。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