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蜀文化】蜀道再难,也要走得更远

2009-08-07 15:3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传奇的天府之都,幽深的古蜀文化,难以解读的历史之谜,令人惊叹的人文景象。我们为你揭开它三千年三次崛起的神秘面纱,与你一同探索它历史人文记忆的真根本源。

《隋书·地理志》曾描绘四川地貌是“其地四塞,山川重阻。”

在这个曾是鸟道都难寻的古蜀之地,中原文化仍冲破天然险阻来到了这里。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栈道,就像空中楼阁一样吸附在悬崖绝壁之上,蜿蜒而去,它是否就是通向盆地之外的世界的桥梁呢?在不具备任何现代技术和设备的条件下,古蜀先人却奇迹般地让这条条栈道崎崛在这悬崖绝壁之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是诗人李白想象的古人修栈道时的惨烈之状。可以说,蜀国祖先们修建栈道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修筑长城。两千多年前,汉代司马迁就说蜀地“栈道千里,无所不通”,那时的成都,就已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司马迁《史记》记载:在汉代初期,成都的蜀布和竹杖就传入了印度。就是说,在张骞通西域、开辟北方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之前,成都就已经有了一条通往南亚的“西南丝绸之路”。

栈道,一开始就是为了交流和开放。在封闭中寻求开放,在阻挡中寻求发展。这些栈道加上冲出夔门,扬帆东下的水路,造就了成都盆地的万业兴盛。几千年来,由于盆地先天的地理劣势,反而激励着成都人与大自然进行着顽强不屈的搏斗,愈加坚定了他们走出去的信念。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是创造文明的过程,同时也形成了这一地域历史文化鲜明的精神特质,那就是要走出盆地、走得更远,走得更加宽广!

在世上任何人工建筑里,都包含了历史人文的表情。从当代成都交通的崛起中,就看到了“五丁开山”那无畏、坚韧、团结的历史精神。

今天的成都不仅有了西南最大的铁路枢纽,而且建成了“环形加放射”的九条高速公路,真正做到了四通八达。

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规划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随着成渝、成灌、成绵、成乐、成雅、成南、成彭高速公路的通车,“其地四塞”的四川盆地,已经形成了以成都为轴心的2小时经济圈。

走出夔门,创业天下。今天有近一千万“川军”走出家乡,转战全国,仅成都郊区的金堂县,就有约30万人离开了家乡。出省务工的600多万川军从全国寄回家乡的劳务收入占了农村人口总收入的40%以上。

大量的川菜馆已经走向了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带出去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文化。近两年,以川菜为主的成都餐饮业的销售额占全市商品零售总额的1/5左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通过它,使成都文化向世界的辐射,却是数字计算不出的。

今天,我们感受着川军的出川和入川,更感知着优秀历史文化所带来的巨大的影响。

当年李白的《蜀道难》,已成为遥远的历史叹息。今天,发达贯通的蜀道已经成为巴蜀儿女们拥抱新世界的文明之路,当然,走出栈道的他们所带回来的,并不仅仅是金钱和商品,更为重要的是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能量。而这些,是无法给以量化的。

今天,古蜀人的后辈们,已经踏着一辈辈前人修出的桥、开出的路,正走向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