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华香道 > 香道文化 >

中国传统香文化的成型——汉代和香之贵

2021-01-08 13:06
来源:香云盖 作者:香云盖
汉代香品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和香,“香”已不再是单一品种香药,而是出现了像中医药方一样的香方,宫廷的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调配香方,以满足人们对不同香品的需求。

  秦统一中国,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文化的交融,香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此时期的香由于用料考究、用方庞大,故有浑厚大气、香韵宽博而深远的特点。

  此时期,由于疆域扩张,南方湿热地区的香料可进入中土,故中原地区所用的香料的种类增多,更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香方中出现了丁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等新的香药。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初元四年”字样的陶炉。

 

  西汉初期,在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沉香、苏合香、鸡舌香等香料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长沙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陶制的熏炉和熏烧的香草。用香药装饰居室成为了帝王们的专利,如長安的宫阙中有“合欢殿”、“ 披香殿”等。为求抑阴助阳使居室温暖,除恶气,多子多孙,皇后居住的未央宫要以椒(川椒)及其它香药磨碎后和泥涂在墙上。因此,皇后的居住之所也称为“椒房”。《汉官仪》说:“皇后居处称椒房,去其实,蔓延盈升;以椒涂室,取温暖,除恶气也。”宫廷中的路上也要撒香,“以椒布路,取意芳香。”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椒涂”即“椒途”,“蘅薄”意为芳草丛生。

  《汉官仪》中还有大量的用香仪轨,如:“尚书郎入直台中,给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指使从直,女侍史执香炉烧熏,以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意思是官员们上朝还要在怀中揣香,汉官兴职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等。据传,自汉代起,宫中的侍女多持孔雀翎,其目的就是打扫香灰。

 

  汉代香品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和香,“香”已不再是单一品种香药,而是出现了像中医药方一样的香方,宫廷的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根据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来调配香方,以满足人们对不同香品的需求。马王堆一号墓就发现了混盛高良葁、辛夷、茅香等香药的陶熏炉。这可算是“早期的合香”。《后汉书》曾有《汉后宫和香方》详细记述和介绍了汉代后宫经典香方以及香药的炮制、香方的配伍方法等,可惜已经失传。

  汉代香方中的取君、臣、佐、辅之法,以香方气韵主导之药为君;养性之药则多臣;统合环境之药则多佐;由性及命、促使性命相合之药多为辅,犹依本性所主而兼复斟酌。从史传的部分汉代香方来看,当时的香方配伍十分严谨,方剂较大。多为一君、五臣、九佐、十八辅的大配方。

  汉武帝时期是我国香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汉武帝对香的发展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

 

  汉武帝时才实现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疆土统一。使西南和岭南(含现在越南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南部边陲地区的沉香、檀香等名贵香药大量进入内地,域外香药也可通过南部地区的港口运入内地。与海外的贸易关系迅猛发展起来,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我国与西域通商的黄金通道,香药正是当时的主要贸易商品之一,使南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等海外的香药得以入汉。正是这些舶来的香药,促成了香方配伍、用药的又一次革命。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珍品香具“博山炉”。博山炉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从西汉到南北朝的700百年间十分流行,且多为王公贵族所用,多由能工巧匠制做,故也是汉晋时期地位最高、最为特殊的一类熏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所用香炉的尺寸、材质是不同的,皇帝、皇后为金质,妃子、皇子为银质。特殊地位的亲王有使用鎏金、错金博山炉的,如中山王刘胜即是一例。一般官员多用铜质博山炉,香炉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西京杂记》:东汉末期,汉献帝宫中有“纯金香炉一枚”,“贵人公主有纯银香炉四枚,皇太子有纯银香炉四枚,西园贵人铜香炉三十枚。”

 

  博山炉能在西汉快速流行开来并享有很高的地位,与汉武帝的推重有关。汉武帝奉仙好道,此时期的博山炉追求于仙山、仙岛的奇幻梦境,炉盖高耸如山,模拟仙山景象(传说东海有“博山”仙境),山间饰有灵兽、仙人,镂有隐蔽的孔洞以散香烟。足座下还常设有贮水(有贮兰汤之说)的圆盘,润气蒸香,象征东海。焚香时,香烟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宛如云雾盘绕的海上仙山。据史料记载汉代还有更加精巧的“五层博山炉”、“九层博山炉”。燃香后各层会有序的自然转动,致使图案变换,这些香具以及燃香后出现的奇妙景象,既可促进人们思维灵光的展发,也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

  六朝时期的传说神话常将奇香、异香、神仙故事与汉武帝联系在一起,使汉武帝与香的传说充满了奇幻的色彩。

 

  《博物志》记载了用国外进贡的香品祛除长安瘟疫的故事。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乗毛牛车渡过弱水来进贡香品,香品的样子“大如燕卵,三枚,与枣相似”,因其外观平常。后来长安城中出现瘟疫,那位送香的使者又来求见汉武帝,并请求武帝焚烧其进贡的香一枚,并说这香可以辟疫气。汉武帝不得已听取了送香使者的建议,焚烧了使者进贡的奇香,结果宫中得病者很快就痊愈了,长安百里以外都可以闻到香气,芳香之气数月不散。汉武帝感激不尽,在使者离去时,武帝馈赠厚礼并亲自设宴为其饯行。

  《述异记》记载有能聚生暖气的“辟寒香”。“辟寒香,丹丹国所出,汉武帝时入贡。每至大寒,于室焚之,暖气翕然自外而入,人皆减衣。”

 

  《汉武内传》记武帝焚“百和之香”迎西王母:“武帝修除宫掖,燔百和之香,张云锦之帷,燃九光之灯……以候王母降。”《拾遗记》记武帝梦中得李夫人授“蘅(héng)芜香”:“梦李夫人授帝蘅芜香,帝梦中惊起,香气犹着衣枕间,历月不歇,帝谓为遗芳梦。”

  这些亦真亦幻的故事,使各类异香在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同时,似乎也更贴近了生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实际上,不仅香文化的传播是如此,人类早期众多的文化传播中都会含有这一历史的印记。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20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