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奚啸伯与欧阳中石的生死情谊(2)

2011-05-27 11:16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朱晔
之后奚啸伯几经打磨,并在长安大戏院参加全市汇演,独获奖金300元。不过奚先生并不满足于此,1962年他在石家庄京剧团时又对此剧进行修改。为此他专


  之后奚啸伯几经打磨,并在长安大戏院参加全市汇演,独获奖金300元。不过奚先生并不满足于此,1962年他在石家庄京剧团时又对此剧进行修改。为此他专程回北京找爱徒欧阳中石商讨切磋,让他执笔改写唱词。欧阳遵从师命连夜挑灯夜作,重新改写了整整三大段,次日师父看过点头不已。这次修改本成为定稿,此后再也没改过,《范进中举》成了奚啸伯京剧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顺便提及,“文革”中汪曾祺被赶到湖北“五七干校”变相劳改,后突然调回北京参加现代京剧《沙家浜》的修改,从而免受了皮肉之苦,很可能与奚啸伯的《范进中举》有关。

  神秘求助成就一段佳话

  奚啸伯一向交友不吝,挥金如土,凡是和人吃饭多是他埋单。弟子们吃住都由他包揽,所以尽管他挣钱不少,可经常囊中羞涩,有时连回石家庄的盘缠也没有,只好向人借钱。一次他突然接到一个弟子的来信,说家里有病人,求助师父每月接济10块钱,奚先生也没多问就吩咐会计每月寄钱给弟子。后来他回北京小住,返回时又没钱了。正准备向朋友借时,那个弟子送来了几百块钱。奚先生一愣,断然拒绝,因为他从不花徒弟的钱。弟子说:“这是您的钱,是您的钱!”“怎么会是我的?”那弟子哈哈一笑,说:“我看您挣那么多钱,还有时向人借,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想出这个法子替师父存点钱以备急用。”奚啸伯听了十分感动。这段佳话流传甚广,可这个弟子究竟是谁呢?多年后一位“奚迷”曾拜访欧阳中石去刨根问底,欧阳夫人从内室出来说:“这是我们两口子的事,师父每月寄钱来,都是我去储蓄所存的,给师父攒着备用,还真用着了。”捅破了这层窗户纸,那位来访者不禁对欧阳夫妇肃然起敬:这真是师徒情深,尊师如父啊。

  危难显真情托孤受大命

  奚啸伯一生敬业,不求闻达,把全部心思倾注在京剧艺术上,其道德风范人人敬仰。但却命运多舛,屡遭迫害。1957年被打成右派被迫离京赴石家庄谋生,两年后虽然“摘帽”,可十年浩劫又把他打进十八层地狱,屡遭摧残。

  同居京城时奚欧师徒形影不离,有说不完的话。奚啸伯去石家庄后,师徒间鱼雁传书也从不间断。常常是前一封还未回信,又收到对方的第二封。他们写信都用毛笔,而且格式随意不写上款,内容天马行空,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很像促膝谈心,对面而语。可惜,那场浩劫中断了他们的通信,那些探讨艺术的珍贵信件也被劫掠无归。“文革”中,造反派为搜集奚先生的“罪证”,多次找欧阳中石取证,最终一无所获。气得调查人员说:“哼,你这不是为奚啸伯歌功颂德吗?”欧阳回答:“实话实说嘛!”

  1976年欧阳先生患脑血栓,怕师父难过,没敢对师父说。后来实在难忍思念煎熬,便去了石门。他看到恩师半身不遂,骨瘦如柴,不禁一下子抱住老师的双肩,呜咽着说:“我看您来了。”奚老老泪纵横,反倒安慰他说:“别难过,别难过。”晚上师徒二人交谈到很晚,次日晨恩师对他交代了两件事。奚先生说:“这几年我总是像看电影一样,把所见到的人都想了一遍,主要是想有没有对不起别人的事,想来想去没有昧过良心。”他还说,“一次去北京,临时没钱了,让徒弟张宗南送来一百块钱,我说好算我借的,本来想回石门后立即寄还他,可后来忘了,觉得对不起他。不过,现在我真没办法还他,将来等我落实了政策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先还他钱。要是落实不了政策,我要死了,可就坑了他了”。欧阳事后把这话转告张宗南,宗南热泪滚滚,泣不成声。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