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奚啸伯与欧阳中石的生死情谊

2011-05-27 11:16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朱晔
奚先生托付欧阳一件大事。他说,儿孙一辈孙子奚中路是块好料,希望他把奚中路培养成才,传承奚派艺术。欧阳一再推说哪里敢当,恩师正言说:“这是我赐的,长者赐,不能辞啊。

 

 


 奚啸伯




 

欧阳中石


  未行拜师礼的得意弟子

  欧阳中石是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又是一位极负盛名的京剧票友,并是奚派艺术的第一传人。涉猎多种领域而且都成就斐然,却自嘲是“不务正业,无家可归”。他说:“写字是没有穿上行头的戏剧”。书法和京剧,为师徒二人搭起了连心桥。在奚派弟子中,欧阳中石掌握的精华最多,奚欧二人相交30余年,情同父子,过从甚密,相知最深。

  欧阳中石在济南一中上学时就是个戏迷,还能马马虎虎唱两句。少年欧阳常到他的同学、“发小”马寿甫家玩。马的哥哥马寿泉是北洋戏院的经理,马家就住戏院的后院。1943年的一天,15岁的小中石又来马家玩,一看有客人就到院里吊嗓。他唱了两段后,从屋里出来一个个子不高、温文尔雅的中年人,问他说:“你还会唱别的吗?”“会。”他回答。“唱唱看。”欧阳唱完,那人笑着问:“你唱的是谁的戏?”“奚派。”“那,我就教教你吧。”欧阳听了一愣:“你?”这时马寿泉走过来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你崇拜的偶像奚啸伯老板,还不快叫师父?”小中石这才如梦方醒,连忙深鞠一躬口称师父。从此奚先生每到济南演出,欧阳总是随侍左右,跟老师学了不少戏。1948年奚先生想让他下海,可他父亲坚决不同意。两年后他考入北京大学,终于能经常与老师见面学艺遂了心愿。那时拜师,必须由老师下帖,遍请名角,先焚香祭拜祖师爷,弟子再向老师跪行大礼,然后大摆筵席,否则,梨园行里就不认同。奚欧师徒虽未按惯例举行拜师礼仪,可是他们师徒之间的那段真挚感人的生死情谊,却多年来传颂不已。

  徒弟为师父修改剧本

  奚先生是满族正白旗人,曾祖父崇纶官居湖北巡抚,祖父裕德是内阁大学士,父亲熙明能文会画艺术传家。他幼时家道中落,生活拮据,但是他却酷爱京剧,好玩票,8岁时开始跟着留声机学唱戏,后来人们戏称他是“留学生”。为此屡遭父亲责骂但不改初衷,终于19岁时毅然下海。他先学言菊朋,后学余叔岩,转益多师,逐渐形成“委婉细腻,清新雅致”,具有“洞箫之美”的独特艺术风格。后来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和杨宝森并称“四大须生”。因为奚啸伯是从玩票起家,所以他对同为票友的欧阳中石惺惺相惜,格外青睐。欧阳先生才华出众,文采风流,数十年的艺术探索中,奚先生经常同他讨论切磋,十分信任。

  1956年小说家汪曾祺一时心血来潮写了一部剧本《范进中举》,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文史学家王昆仑先生大为赞赏,就推荐给奚啸伯。当时奚先生和汪并无交往,但读过剧本却产生共鸣,就决定排演这出戏。一天傍晚他到一家小酒馆喝小酒,抬头看见汪曾祺也在独斟自饮,于是凑上前去自我介绍。二人相识恨晚,酒逢知己。奚说:“我正排您的大作呢。您这本子对我的心思。”汪说:“在排练中您可以随意改动,千万别客气。”奚说:“有您这句话我心里有底了,但请您放心,主框架我是不会变的。”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