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战国·孟母】中华母亲的典范(3)

2011-04-19 15:29
来源:东方网 作者:伊人
以上是释文,括号内的字句是笔者度意而加,或有蛇足之嫌。原文中有一个动词踞,是这故事的关键所在,须特别加以说明。 在尚未有凳椅这类生活用品

   

  以上是释文,括号内的字句是笔者度意而加,或有“蛇足”之嫌。原文中有一个动词“踞”,是这故事的关键所在,须特别加以说明。

   

  在尚未有凳椅这类生活用品之前,中国古人的“坐”,一般是席地而坐,正式的坐姿是这样:两膝及小腿着地,臀部坐在脚跟上——臀部若离开脚跟,就是跪姿,因此这种“坐”或可称为“跪坐”。(笔者按:这样“坐”久的话,不难想像小腿和脚所承受的压力,坐惯椅子、沙发的今人假如像古人那样“坐”,想必会受不了,但古人“坐”成习惯,小腿可能锻炼得很有承受力了。在东亚仍保持着古风“坐”姿的地方,那里有些人小腿也粗壮发达,俗称“萝卜腿”,想必就是这样“坐”出来的。)古人在有他人在的场合,都须这样中规中矩地“坐”。倘若臀部着地,两腿岔开前伸,或者两腿岔开而弯曲、两脚着地,则称之为“踞”,又称“箕”或“箕踞”——以其形状像簸箕。“踞”显然是一种散漫不拘的坐姿,古时在他人面前“踞”,会被视为不敬、不雅,是失礼的表现,《礼记》中就有“坐毋箕”的规诫。《论语》里记有一个例子,孔子有一次去老友原壤家,原壤见孔子来了,不起身相迎,还是“夷俟”着——“夷”就是“箕踞”,“俟”是等待。孔子见原壤这副无礼的样子,气得一边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害人精)!”一边用拐杖敲打他的小腿。

   

  可见,在席地而坐的古代,凡有他人在的场合,一般都须正式地“坐”,人前而“踞”是失礼的行为。但在个人独处时,或跪坐,或箕踞,或倚卧,甚至练头倒立,是允许各随所便,而不存在“失礼”的问题——因为“礼”(礼仪)乃是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孟子自己独处,难道始终都正襟危“坐”,从不伸开腿“踞”一下,或取别的放松形态?即便他真能这样(事实上不可能),也不该以此苛求他人。孟子的妻子当时可能刚做完家务活,或穿梭织布忙了好一会儿,婆婆看她累了,让她回屋休息一下……不管是什么原因吧,她一个人在自己的屋内,舒展一下腿脚,自我放松一会儿,这有什么不可以吗?孟子悄无声息进屋,看到妻子独自踞坐,他既没有温存问一声“老婆,你累了吧”,或者幽默一句“先生回来了,你还傻坐着想心思呢”,孟子没有这种温存和幽默,他眼里只有妻子的“无礼”;而且二话没说,仅以这一条理由,就想把妻子休了。从孟子对这件事的过激态度,似乎可以看出他偏执而有点极端的一面。事实上,《孟子》一书就有所反映,比如动辄上纲上线,斥骂对立学派(扬、墨)是“禽兽”什么的,缺少点平心静气有话好好说的理性和从容。

   

  所幸的是,孟子的妻子有个好婆婆,一位通达事理的婆婆。孟母曾为寒士之妇,丧夫后为养育孟轲而含辛茹苦,她深知持家的艰辛;当她独自劳作而疲惫时,也会踞坐一会儿,稍事休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她当然能体谅儿媳的“踞”,不过她并没有以此来为儿媳辩护。她也没有以“七出”中没有“妇独居而踞,出”这一条,来质疑儿子休妻的说词。孟轲既然拿媳妇“无礼”说事,孟母也就用“礼”来回应、辩驳,举出《礼》书上怎么怎么说,结果反而使孟轲自己陷于“无礼”的境地;孟母这番理正词峻的教训,令孟轲自感“礼”亏,不得不打消休妻的念头。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位知书达理的母亲,一位体恤仁厚的婆婆。倘若孟母是一个偏袒儿子、挑剔儿媳的婆婆,无辜的孟妻被逐出家门想必是难免的。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