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青年文学:颠覆,还是回到传统?

2011-06-08 09:23
来源:文学报 作者:傅小平
第四届江苏省青年文学创作会议在江苏南京举行。授课嘉宾、评论家施战军谈到自己近年关注青年文学生出的一个基本感受:当代作家写作的力量越来越虚弱,无论是人物还是主题,都

  5月24日,第四届江苏省青年文学创作会议在江苏南京举行。授课嘉宾、评论家施战军谈到自己近年关注青年文学生出的一个基本感受:当代作家写作的力量越来越虚弱,无论是人物还是主题,都体现出严重的“无力感”,以至于造成一种假象,写无力的就是真实的,而赋予精神力量的就是假的。“这种预设,使得我们的创作没能给创造新人留下空间。回头看世界人物的画廊,尽管我们会看到很多多余人的形象,但即使在同一个作家的笔下,都不乏对新人的探索和表现。而即便是以颓废著称的‘垮掉的一代’,他们对于世界的感受也是丰富的,有力量的。”

  很显然,在施战军看来,尽管青年文学总是被赋予很多的希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回避其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他还提到另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青年作家的写作被网络“绑架”,写作中充斥着“鸡零狗碎”,更像是社会新闻报道。“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很多作品只有读物的价值,没有多少文学的价值。这种历史化的写作,缺乏经典文学必需的超越与观照。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作家亟需摆脱日常琐屑的纠缠,以一种更加深刻、更加高远的胸怀追逐文学梦。”

  评论家阎晶明表示了相同的见解。在他看来,当下文学的一个重要症状是“缺少追梦”。他表示,文学最大的特性是复杂性,而当下文学写作在主题上正逐渐走向单一化,作家缺乏美学抱负和个性化的文化情怀。很多作家屈服于商业化写作,一篇小说中充斥了大量对话,就是为了方便于改造成影视剧本,有的小说不到第二页就迫不及待地甩出“抓人”的东西,就是为了从感官上取悦读者。因而,当代文学的媚俗,具体表现为“思想上甘于雷同,艺术上不求进取”。

  在作家朱文颖看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我们置身的这个年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基本已被经典化,且拥有一批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固定读者,这使得他们能够相对安全地回避开这个全媒体时代,暂时不必担心被挤出图书市场,所以基本都还能坚持他们的精英主义写作。但出生于七八十年代的更年轻的作家们则没这么幸运,他们无法不面对市场的严酷挑战。”

  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就得放弃自己的文学理想。朱文颖认为,面对一个大娱乐时代,大家都在寻找一种出路。因此,有必要厘清一些问题,比如现在的年轻读者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为什么现当代的纯文学已经失去了它当时的那种影响力?除了我们整体的教育方式、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问题,是否还存在社会转型时期更深层次的根源等等。“因为我们还处于变化的过程当中,所以看不清这个转折的整体面貌。但某种巨大的变化是存在着的,这也是让很多青年作家深感困惑的问题。”

  对此,施战军表示,当下写作的困惑与作家普遍缺少远见有很大关系。“对于纷纷扰扰的网络文学,很多严肃的写作者表示不理解。其实,几乎所有网络文学的样式,比如游侠、黑幕、暗战,甚至是如火如荼的穿越题材,都能在我们的文学传统中找到渊源。只是这一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被所谓严肃的写作忽略了,却被圈外的写作者捡了起来。同样,近年海外华文文学引起重视,他们的创作也不过是大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延伸。因为在海外,作家的创作始终与大陆作家保持一种间离与错位的关系,他们不容易被形形色色的文学潮流裹挟着走。这些被我们遗忘的文学主题,被他们激活、唤醒,并赋予新的生活质感和心灵含量,生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