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忠孝文化 > 精忠报国 >

古代读书人的爱国情怀(3)

2009-10-09 08:58
来源:华夏文化传播网 作者:佚名
中国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文学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中,民族精神可以为文学创作灌注原生的活力,文学创作又可以不断地蓄积中

中国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文学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中,民族精神可以为文学创作灌注原生的活力,文学创作又可以不断地蓄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因而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繁荣发展中国文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对于民族精神的表现以及民族情感的宣泄,素来是十分强烈的。如中华民族的刻苦耐劳精神是世上公认的,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从来就宣扬这种精神。孟子曾列举一些经过艰苦锻炼成才的人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诚所谓,不经清贫难成人,不历打击总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富贵总是落凡尘;醉生梦死谁成器,瘦马金锤定乾坤!司马迁则在《报任安书》中将其概括为“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民族情感是由于共同的生活环境和利益,在与他民族的关系中形成的民族心理体验,是构成民族精神的重要心理因素。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形成了仁人志士报效国家、牺牲小我的政治理想传统。它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以小我成全大我,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去维护整体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独特品质,从而形成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这在经典名篇中都有明显的表现。从《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构成了文学上激动人心的群英谱。

由此,坚持民族气节,宣传民族意识,弘扬爱国精神,构成爱国文学的基本主题和主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中,司马迁为后人塑造的廉颇和蔺相如很有典型意义。蔺相如在外敌面前临危不惧,不辱使命,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在内,他不以位高而自傲,面对廉颇的挑衅,表示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显示了为国义弃己利的君子风度。蔺相如的“不战”而胜和廉颇后来的“肉袒负荆”,是“整体为上”的道德准则在注重国家利益上的具体表现。《汉书》“苏武传”描写了汉朝使者苏武在匈奴的艰苦环境中,如何宁死不屈地保持民族气节。《东周列国》中记载着郑国商人弦高赶着牛群去洛阳贩卖。路上偶尔得知秦国已派出大量军队偷袭郑国。紧急中,他一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去送信,一面机智地以郑王使者的身份,带着四张牛皮和十二头牛去“欢迎”秦军,致使秦军在惊讶之余,不得不放弃了此次行动。弦高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但他的义举却显现出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整体为上传统的深入人心,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这种信念的弘扬,会使那些“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的小人自惭形秽,这就是经典文学的魅力。

古代士人的爱国情怀突出表现在纵然身处逆境中仍把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和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人生各种需要中最高的层次。这体现出我们的祖辈们在坚韧不拔地对崇高精神的追求中,总是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哲学相联系,即所谓“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报任少卿书》一文中,司马迁以极度悲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真挚之感,切肤之痛,跃然纸上,令人动容。然而其更为感人的地方在于,即便处于此种境况,仍涌动于作者内心的理想之光。“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为了能死得重于泰山,司马迁以超人的毅力,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匡世之作《史记》。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及时雨”宋江被发配沧州时,以戴罪之身尚还怀有“他年若随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志向,虽是酒后之言,谁又能说不是酒后吐真言呢?一代诗圣杜甫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流露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道德理想。陆游更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何等地赤诚满怀、豪情满天啊。这种刚健自强的精神和志存高远的胸怀,在几千年中华历史长河中,一直激励着正直人士发奋向上。

民族精神是长期形成的,民族传统、民族文化、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心理特征,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民族精神中来。而爱国情怀、民族情感一旦融入无数华夏子孙的血脉中,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内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乃至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而这一切在古代士人眼中,都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责任编辑:阳光无痕)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