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姚安莲花落 绽放在滇中迤一隅的文艺奇葩

2009-10-24 14:20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金朝荣
姚安莲花落是云岭大地民族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绽放在滇中迤一隅的文艺奇葩。

姚安莲花落是姚安的一种独特传统曲艺,属于独具特色的一个汉族地方曲种。因出自姚安县城东的三联中村(昔称商家湾),加之唱词中的衬词多用“莲花落,落莲花”故称“姚安莲花落”。

莲花落

相传,莲花落为清末四川乐山部分流浪艺人落籍于姚安商家湾,靠卖唱乞讨谋生,由于受当地社会生活、民情、习俗、礼仪、语言等等的熏陶,并与民族民间文艺交融繁衍,从而赋予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风俗色彩而别于其他曲种。据此姚安莲花落在民间已流传一百多年。

姚安莲花落由说白、唱词、曲调三部分组成。说白,主要叙述卖艺人的生活处境,唱词是拨发自身的情感,并且都是韵文,有五字句,上字句,五上混合句,九字句等,曲调悲哀,催人泪下。

莲花落

姚安莲花落的演唱形式有两种:一人独唱,多人齐唱。多人唱时由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助兴。演唱时,手执莲花板,一人唱众人帮腔,或叙事或抒情,内容极为丰富。有唱爱情婚姻的,如“拐干妹”,有唱劳动生活的,如“放羊调”,有唱劝人行善,祝福纳祥的,如“好个新年对新节”,有唱民俗、礼仪的,如“讨亲曲”,有唱地方风物的,如“数地名”,也有反映时政的。

姚安莲花落原先的演唱形式限于卖唱讨钱的特点,一般是坐唱不打竹板击柏,打竹板是后来由当地老艺人发明兴起的,由一人打板击拍领唱,二胡、竹笛伴奏,四人以上打板合腔(帮腔)。帮腔形式、衬调变化多样,乡土味浓,表现力强。后因伴奏乏人,仅用竹板边打边唱。

莲花落

姚安莲花落是云岭大地民族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绽放在滇中迤一隅的文艺奇葩。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1953年,云南省文化局音乐工作组的杨放、董林等慕名抵达姚安,进住三联村采访莲花落说唱艺人,收集、整理莲花落演唱曲谱和唱段,后经省群众艺术馆编辑,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姚安莲花落》一书。不幸的是,此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作“四旧”没收扫除。改革开放以来,姚安莲花落再次受到各级文艺部门的广泛关注,面临濒危失传的姚安莲花落纳入《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云南卷》丛书系列。1985年,州艺术集成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进驻姚安,实地全面普查、系统收集、整理。历经四年多的艰苦努力,于1990年2月,《姚安莲花落》一书终于再次出版问世。原姚安县文联副主席,本土戏曲剧作者李祯祥老师对姚安莲花落情有独钟。自1974年以来,他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编写成了十多个莲花落曲目,并先后参加州、省及全国的曲艺汇(调)演多次获奖。由其根据莲花落艺人解放前后的生活感悟而编创的莲花落说唱曲艺《第一课》,参加全省曲艺调演后被选调进京演出近10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好评而响誉京城、省城。地方民间传统莲花落戏曲《寿辰》、《野菜春秋》、《黄莲庄的故事》、《姚大妈卖米》、《知心县长》先后搬上省、州、县舞台屡次获奖。

姚安莲花落说唱这一过去被人蔑视为“叫花子”讨饭唱的曲种,能够扬眉吐气堂而皇之登上国家、省、州、县的大雅之堂,并倍受赞赏是过去从来没有的事。如今,这朵植根在姚安民间穷苦人赖以乞讨谋生的传统曲艺奇葩,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异彩纷呈,鲜艳夺目。

(责任编辑:堇靡)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