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收藏 >

唐三彩辨伪两大要诀

2010-04-09 10:30
来源:网络 作者:天涯
提要:近年来唐三彩的价值一直偏低,其中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遇。但高仿唐三彩层出不穷,这也是唐三彩近年来无法在古玩市场走俏的一个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把握甄别的技巧呢?本

提要:近年来唐三彩的价值一直偏低,其中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遇。但高仿唐三彩层出不穷,这也是唐三彩近年来无法在古玩市场走俏的一个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把握甄别的技巧呢?本文介绍了两种较为有用的方法。

 

 

唐三彩,不仅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的光辉篇章,也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不过,近年来唐三彩的市场表现却并不撩眼,即使是这些年来古玩市场热气腾腾,而具有悠久历史的唐三彩却没有出现很好的表现。但是从长远来看,其仍然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品种。

近代发现的古董

在历史上的古代文献中,并没有唐三彩的记载,这就成了一个谜。而最早记载唐三彩的则在民国时期,1905~1909年修筑陇海铁路期间,在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修建而毁损了一批唐代墓葬,施工者惊奇地发现许多带彩釉的陶马、陶骆驼和陶俑,由于这些陶器上大多数带有黄、绿、白或黄、绿、褐三种颜色,加之在唐墓中出土,于是人们就给了它们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唐三彩。由此,世人在二十世纪初开始认识并重视唐三彩,毕竟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强盛朝代,其文物的出现自然会引发人们的浓厚兴趣。

不过唐三彩命运多舛,在发现之初许多人不仅没有加以重视,相反还进行了破坏,因为这些花花绿绿的唐三彩几乎都是陪葬陶器,许多人认为是不吉利之器,所以大量的唐三彩在出土后被就地砸碎,以避邪气。

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些被国内古董视如敝屐的唐三彩,却受到外国古玩商的垂青,因为他们发现了其中不同寻常的文化价值。受此影响,国内外古器物研究者和古董商也开始逐渐重视,从此世人不断了解唐三彩,其名声也大噪。新中国成立之后,唐三彩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专业研究者以“唐彩色釉陶”之名称呼更具科学性,因为从工艺上看,唐三彩是“釉”而算不上“彩”,但唐三彩既然已约定俗成,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所以保持如此名称也就合情合理。

与其他古玩相比,唐三彩发现的历史并不长,在藏界的影响力自然小了许多,尤其是中国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很长时间内,一直处于社会动荡之中,收藏的概念在绝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几乎是个空白,因此系统收藏唐三彩者就凤毛麟角了。而这也是唐三彩在古玩市场影响力不大的重要原因,毕竟许多人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才知晓唐三彩的存在,但市场上真正的精品已难觅踪影。

真伪辨别有难度

唐三彩被发现后,自然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热火朝天,不少专家纷纷将研究成果公诸于众。由于唐三彩烧制温度最高约1100度左右,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也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专家。可以想象行家运用现代技术“克隆”出来的仿品与真品还会有多么大的差别呢?回答是肯定的,真品唐三彩的基本特征在高仿唐三彩上都具备了。可以说,两者的相同点几乎达到99%以上,余下还不到1%的较为特殊的特征目前是无法仿造的,因为这特殊之处惟有千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人力暂无力为之。但如此接近的相同,就给收藏者的辨别带来了非常困难的甄别之处。

尤其是随着唐三彩仿品的出现,辨别真假唐三彩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报端,这些文章虽然繁荣了文化园地,但研究成果却也被仿造者所利用,他们仿造出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诏。鉴于高仿唐三彩在胎、釉、色彩、造型乃至内在的精神风格等方面都几乎达到了完美境界,同时也具备了常见的论及唐三彩文章中所列举的真品三彩的全部特征,因此没有行家里手的火眼金睛则难辨真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