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越剧《藏书之家》:乱世藏书的佳话

2010-04-15 15:45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婧
越剧《藏书之家》以宁波天一阁的历史背景为线索,缔造了一段传唱千古的“书缘”佳话。
越剧《藏书之家》:乱世藏书的佳话
  越剧《藏书之家》以宁波天一阁的历史背景为线索,对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进行了艺术化地虚构与戏剧化地加工,围绕寻书、访书、求书、抄书等情节,缔造了一段传唱千古的“书缘”佳话,讲述了藏书家族鲜为人知的辛酸,在正史与戏说的时空转换中,将范门守书人抱残守缺、薪火相传的精神演绎到了极致。
 
  世界何窄,方册何宽。千圣万贤,与公同显;灵犀以燃,一柱烛天!扶文案,捧《藏书》,遥拜先贤,守书楼,承祖业,尔来十年。风雨袭,书厄起,兵荒马乱,继文脉,传薪火,步履维艰。
 
  乱世藏书,甘苦自知,天一阁主范容与姨娘侍书夫人相依为命,护书守书。范容为收藏苦觅多年的李贽孤本《焚书》,不惜倾囊卖产;而独木难支、风雨飘摇的天一阁却又面临着修补残书、修筑夹墙等迫在眉睫的大事;在清兵入关,战火逼来的危急时刻,天一阁如何自成一统,护住百年藏书?范容如何力挽狂澜,秉亡国藏书之胆魄?正在范容一筹莫展之时,一个与天一阁有着不解情缘的女子走进了他的生命。名门之女花如笺十载寒窗,痴书恋书,为登天一阁展卷阅书,自携万贯妆奁,下嫁范门。不料新郎报国从军,身先殉国。天一阁主范容为拯救天一阁于乱世,代兄成婚,花如笺登阁心切,却因阁训森严而望阁兴叹,暗自惆怅。“清贫不失志,肝胆照先贤。一句一慷慨,书罢乾坤现”,在侍书夫人誓死护书的凌然大义与范容以抄代藏、三跪求书的精神感召下,花如笺终于理解了范门人“万卷千册只为守”的精神操守,最终以牺牲自我幸福的方式成全了范门,真正意义地“登”上了天一阁。
 
  藏书人,三跪求书展心怀。求《焚书》,真知箴言传永久!
 
  天降任于斯,怎能不承受?珍卷愧失传,万代罪名留!
 
  祖先若追问,扪心怎启口?子孙若追问,无言来遮羞?
 
  日月若追问,何颜世上走?天地君亲若追问,訇然毁塌百年楼!
 
  范容荣辱早悟透,只求双书重聚首,满天清辉作答酬,日月鉴,膝下黄金把书求。
 
  对于素来以柔美抒情擅长的越剧来说,要把“天一阁”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意蕴诠释透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既要把书的命运和人的命运血肉交融地缔结在一起,又要把天一阁表现为中华民族隐忍不屈的文化象征。“三跪求书”这一场是全剧的高潮,唱词念来字字千钧、力透纸背,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茅威涛运用跪步、蹉步、撩袍等丰富的戏曲手段和韵味独特的“茅腔”,将范容求书之恳切、守书之笃定的精神信念表现得纵横开阖、收放有度。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范门的守书人,用双手传承了千年的斯文,用血脉撑起了民族的脊梁。他们可以孤标傲世、笑傲王侯,不为五斗米折腰;却也可以为了“乱世藏书,盛世奉典,大道不亡,书魂不灭”的信念三跪以求,书生之痴,感天撼地!
 
  宝籍拥万卷,高阁束经典,巍然一座天一阁,经历了风雨洗礼、坎坷浩劫,守住了万卷藏书,守住了千载文脉,那些注定与书结缘的藏书人,于森严阁规中,恪守着人生的信条,“命定守书人,岁岁复年年”,书外的世界,任它风云漫卷,世道变迁,心存大道而不改其志;阁外的岁月,任它白驹过隙,落花流水,宠辱无惊而不逐俗流。他们才情横溢,却抱残守缺、甘于沉寂;他们爱书如命,却不能恣情任意、漫卷诗书……他们的一生,在寂寞中坚守,在坚守中传承!
 
  “天一阁”斯文永继
 
  天一阁,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存书达七万多卷,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之名,源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的说法,因水能克火,而藏书楼最怕起火,因而取名“天一阁”。据说,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订立了严格的族规,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女子不得登楼”、“外姓人不得入阁”、“烟酒切忌登楼”等等。公元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将638种所藏之书进献朝廷,天一阁从此名闻全国。
 
  古时候,藏书修书不仅是一项耗费财力、人力的巨大工程,更是一件考验耐心与意志的繁琐工作。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先生在《天一阁藏书记》中写道:“常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千百年后,文化学者余秋雨带着对先贤的崇敬与追随,冒着滂沱暴雨登上天一阁,在他看来,那却是在大自然的考验中,对范门守书人与范氏书楼的顶礼膜拜。正如他在《风雨天一阁》一文中写的那样:“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人生的起承转合,不知淘尽了多少黄卷青灯下形诸吟咏的寂寞身影。
 
书楼历经百年而安泰,必定需要一种“坚守寂寞,永继斯文”的信念做支撑。据余秋雨先生考证,范钦生前曾经将自己的遗产分为两份,一份是万贯家私,一份是万卷珍藏。他的用意十分明显:得家私者不得书,得书者不得家私,得书者注定要用一生的心血护书、守书,用一生的寂寞来继承文脉。于是,一场百年薪火传承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责任编辑:国乐飘香)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