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台湾传统地方戏曲的回顾与省思

2009-07-30 12:4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台湾传统戏曲大多源自大陆闽粤地区,自明代末年随漳、泉、客籍移民之播迁,闽粤一带民间戏曲亦流传至台湾。

台湾传统戏曲大多源自大陆闽粤地区,自明代末年随漳、泉、客籍移民之播迁,闽粤一带民间戏曲亦流传至台湾,因此台湾早期民间戏曲乃建立于闽粤曲艺的基础之上。

于一九四五年国民党统治台湾之前,台湾民间戏曲已非常蓬勃,其中较重要之剧种有南管戏、九甲戏、乱弹戏、四平戏、本地歌仔、歌仔戏、车鼓系统、客家三脚采茶戏、法事戏、皮影戏、掌中戏及傀儡戏等。

民间戏曲于流传过程中,经常会融合当地音乐,形成新的艺术特色,因此在形式上往往与原来的戏曲风格有所差异。当大陆戏曲艺术传入台湾之后,于特殊时空背景下,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之表演艺术。例如大陆梨园戏在台湾称为南管戏,且主要以小梨园七子班为主;九甲戏传入台湾之后,与北管戏曲结合,风格又不同于大陆的九甲戏;而台湾的乱弹戏又包括雅部昆曲、各地方小调与京戏音乐,定义上又与花部乱弹不同;偶戏传入台湾之后,也与北管、南管、潮调音乐结合,形成不同风格的表演型态。因此台湾的传统戏曲,与原来的闽粤戏曲已有差异,而当时的创新现在也都成为传统,所谓的传统戏曲仅为概念性之界定。

自汉族移民迁居台湾,台湾的戏曲活动即非常兴盛,而传统戏曲表演亦是早期台湾民间最普遍之娱乐。台湾的演艺团体除职业剧团外,尚有许多业余性质之演艺社团,此类业余社团之成员,俗称“子弟”,有别于一般职业演员,在传统社会中,“做戏仔”属于“下九流”行业,但参加子弟轩社则系社会地位表征之一。子弟社团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兼具休闲娱乐、社交联谊及凝聚族群意识等多种社会功能。

台湾传统戏曲其实并非纯粹属于表演艺术,其宗教仪式性往往重于艺术性,民间之戏曲通常附属在宗教活动中,传统戏曲与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尤其落地扫及野台表演型态,几乎均与酬神庙会活动有关,而法事戏与傀儡戏,本身即为一种宗教仪式。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