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陶瓷 >

“青花”见证海上丝路

2011-07-22 10:43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张向阳
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4月9日启动后,水下考古队员已经打捞出水上百件文物,多为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包括口径不同的碗、碟等。目前水下考古工作进展良好。此前,

 


本版图片为出水的青花瓷器和陶片


  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4月9日启动后,水下考古队员已经打捞出水上百件文物,多为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包括口径不同的碗、碟等。目前水下考古工作进展良好。此前,“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被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列为2010年“一号工程”。

  装载瓷器上万件

  2007年5月,广东汕头南澳岛渔民在潜水作业中,发现一条明代古沉船,打捞出一百多件明代晚期的陶瓷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于6月6日开始对该沉船进行了前期调查,发现并确认了该沉船的沉没地点方位及水下状况并且命名为“南海Ⅱ号”,经过一段时间的潜水探摸,收集了沉船的相关资料,采集了部分散落在沉船外围的瓷器约200多件,为后期的发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最终,广东省有关专家将沉船命名为“南澳Ⅰ号”。据称,这艘船已经在水底躺了400多年,直到本月9日,随着发掘工作再次开展,这艘商船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据相关人员估计,“南澳Ⅰ号”装载的瓷器至少有1万件,甚至有6万之巨。

  多为民窑青花

  自发掘后,已经有数百件瓷器陆续出水。据考古队领队崔勇介绍,南澳Ⅰ号的木船中部的隔舱裸露在海水中,舱内整摞排列的瓷器清晰可见。该沉船的遗物主要是青花瓷,器形有盘、碗、碟、钵、器盖、杯、瓶、粉盒等,其中以绘有人物、花卉、动物图案的青花大盘为主,直径多在30厘米左右,最大的直径为34厘米,一般可分为两型,Ⅰ型为敞口宽沿外折,Ⅱ型为敞口弧壁,多为矮圈砂足,内壁绘回首麒麟、富贵牡丹以及花草等。青花碟绘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及花草、杂宝等。碗类则绘青花人物、喜上眉梢、花草等。大盘底部均无款,但其余器形底部大多有“福”、“禄”、“富贵佳器”、“万福攸同”、“佳寿”、“余造佳器”、“玉”等款。部分器物底部有“大明年造”款铭。

  陶器主要以酱黄釉四系贴朔龙纹罐为主,还有少量素面陶罐和大陶缸。根据出水的器物造型和胎、釉等多个方面分析,应该是广东大埔、饶平和福建漳州地区明代后期的产品,具体年代约为万历年前后。崔勇表示,“南澳Ⅰ号”是继“南海Ⅰ号”出水后,古海上丝绸之路上又一重要的实物例证。“南澳Ⅰ号”上出水的文物均是民窑的瓷器,没有官窑器皿,这些瓷器釉的厚度、胎的厚度,器形、器物,都能透露出中国古代远洋贸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信息。

  首次集中发现汕头器

  崔勇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有外国人在介绍欧洲瓷器的时候,就曾提到了“汕头器”。“汕头器”也就是曾经途经汕头出口的瓷器,产地覆盖了福建漳州、漳浦,广东汕头澄海、梅州大埔等地的民窑。“汕头器”作为专供出口外国的瓷器,产地在哪里?是怎么走出国门的,按什么路线走的?崔勇称,“南澳Ⅰ号”古沉船上载有的大量成品“汕头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证据。“这是国内首次集中大批量发现成品‘汕头器’。”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