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陶瓷 >

钧瓷:玄妙独有的“窑变”艺术

2010-04-19 14:26
来源:cctv 作者:寒风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造和使用了陶器,瓷器则是更进一步的发明,China一词即有瓷器之意,瓷器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十

钧瓷:玄妙独有的“窑变”艺术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造和使用了陶器,瓷器则是更进一步的发明,China一词即有瓷器之意,瓷器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3000多年前的商、周的原始青瓷起,经秦、汉、南北朝到唐代得到飞速发展。北宋工匠在唐代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创烧成功窑变铜红釉——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窑变效果将瓷器由青白二色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北宋徽宗时(1101-1125)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并在禹州市设置官窑,烧制宫廷用瓷,每年钦定生产三十六件,禁止民间收藏,因官窑地处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故窑名"钧窑",瓷器名为"钧瓷", 它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然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成为宋代五大名窑的之首。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的传说。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40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钧瓷无双",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千古耐看、颇具魅力,名人曾用"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加之烧制难度,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故成为连城之宝,人们将它和玉器、金银并列,民间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国外更有"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在禹州市神垕镇先后出土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被陶瓷学家称为"唐钧",它是宋代钧瓷的先声。宋"靖康之变"(1126年)后,宋室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一时受挫。到金、元时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元末明初,因战乱和灾荒,钧窑生产渐衰。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清朝晚期,钧瓷复苏。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神垕镇烧制钧瓷者已有10余家。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维艰。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钧瓷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55年,钧瓷又在它的故乡——禹州市神垕镇得到恢复。1977年后,钧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销盛况空前。目前钧瓷产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突破了"钧不过尺"等界限 。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