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北京"西湖"桥影乱(4)

2011-08-17 10: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作者:游佳
余下来的3座亭桥便不如前3座著名且精美了。镜桥的名称来源于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从这座桥开始,西堤就独立存在了。坐在镜


  余下来的3座亭桥便不如前3座著名且精美了。镜桥的名称来源于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从这座桥开始,西堤就独立存在了。坐在镜桥的重檐攒尖顶六角亭中向内湖观望,可欣赏到一片片荷花和芦苇荡,桥下杂草丛生,泥沼很多,隔开了湖水,现在已经略显干涸。但在芦苇荡的深处,水流却渐渐多起来,远观还可以看到内湖平静的水面。如果说昆明湖东岸的荷花为古老的园林带来了勃勃生机,那么这里的芙蓉便如陶渊明笔下之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新雅致。同一片湖水,却营造不同的意境,古人设计之精良可见一斑。

  练桥上修有一座重檐攒尖顶方亭,石板路左侧堆砌的石块缓冲了内湖的潮落,同时在西堤的石板路上还栽植着众多古柳群,现有19株尚存。古柳枝干粗壮,树木生长得并不高,却有一种独特的沧桑感。右侧便是茂密的芦苇荡,不时还有戏水的野鸭游过水面,一派祥和气氛。

  到达柳桥前,有一座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在狭窄的西堤建造这样一座古楼,实在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在景明楼上稍适休息后,等待人们的就是西堤六桥中的最后一座桥——柳桥,柳桥上方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方亭,柳桥则掩映在柳色之中。晴天时,柳絮飘飞,营造出唐朝诗人杜甫“柳桥晴有絮”的意境。西堤六桥既可步行游览,又可划船观赏。虽模拟了西湖的大量景致,却也充分强调了“万物皆备于我”的帝王思想。

  乾隆曾作诗自嘲:“荡桨过来忽失笑,笑斯着相学西湖”。乾隆费力模仿西湖,终于在北方修出了“江南美景”,在北京西郊修出了一汪“西湖”。无论颐和园是为了满足乾隆向往江南的心愿而建,还是后来慈禧太后为显示皇家虚荣奢华生活而重修,这座挪用海军军费3亿万两、历时10年重建的皇家园林,最终成了清朝帝王晚年的颐养之地,成了接见巨僚、处理政务、举行典仪的场所,这离宫御苑最终成了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它经历了250多年的沧桑沉浮,被烧毁过也被重建过,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它所承载的不单单是江南的美景,还有历史的风起云涌,它见证了封建王朝从鼎盛步入没落的全过程。

  毛泽东主席曾对柳亚子说:“慈禧太后用建设海军的钱建了一座颐和园,当时来说,这也是犯罪。现在看来,就是建立了海军,也还是要送给帝国主义的。建了颐和园,帝国主义拿不走,今天人民也可以享受,总比她们挥霍了好吧!”陈毅也曾在他的《颐和园划船》中写到:“颐和园的景致十分灿烂,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庭园艺术家在这儿也能找着百科大全!不可以说这园子的建造完全是为了消遣,你看它早就是供应北京城的大水库,也灌溉了京西郊区的一大片稻田。”

  当我们走过一座座桥梁,手抚着汉白玉的桥栏,似乎总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听到一声声历史的叹息。

  想象当年古人站在桥头吟诗赋词的景象,看着眼前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你是否感觉到,桥,是一张泛黄的信纸,是一曲谢幕的挽歌,更是一段沉淀的岁月。你的双手一定能感觉到冰冷的汉白玉石下一颗跳动的心脏。你,我,仿佛穿越了一段时空,站在此岸,望着彼岸。只是,斯人已去。(来源:《中国公路文化》)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