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北京"西湖"桥影乱(3)

2011-08-17 10: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作者:游佳
十七孔桥造型优美,像一张力道十足的弓,又好似一条金玉带飘落在昆明湖上,把人世与蓬莱仙岛连接起来。桥洞在粼粼水波的倒映下成纺锤形,使昆明湖


  十七孔桥造型优美,像一张力道十足的弓,又好似一条金玉带飘落在昆明湖上,把人世与蓬莱仙岛连接起来。桥洞在粼粼水波的倒映下成纺锤形,使昆明湖的水面层次更加分明,也将湖面的空旷孤寂感消弭殆尽。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十七孔桥本身就是颐和园中的一道美景。

  西堤六桥

  以前游颐和园,更多注意的是世界最长的长廊和精细的画廊,却未曾想到,昆明湖畔另有一道美丽的“长廊”。这道“长廊”由6座桥串联而成,划分了“内湖”和“外湖”,这便是西堤。

  从建筑特点来说,颐和园中的桥梁可分为石拱桥、石平桥和亭桥。十七孔桥属于典型的石拱桥,而西堤六桥更多的则是石平桥和亭桥了。

  西堤这6座桥分别为玉带桥、界湖桥、练桥、镜桥、桑苧桥和柳桥。光绪时期重建颐和园,练桥、镜桥、玉带桥仍保留原名,将界湖桥与柳桥之名互换,桑苧桥改名叫豳风桥。

  从清石舫走过,踏过两座不知名的小石桥,再往前方走便是西堤。六桥倩影连连,沿堤桃柳依依,被文人骚客称为“北国江南”。

  由北向南望去,第一座便是界湖桥,因处于内外湖的分界处而得名。界湖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原有一座桥亭,但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之劫。从这座桥开始,沿湖的路径上便出现了小岔路,游人从西堤六桥上通过,可以同时欣赏到内湖和外湖,但又可绕开六桥,避开内湖而只观外湖的美景。界湖桥采用的是方形石拱,方方正正,显得严谨端庄,平而厚实,虽没有圆形的拱洞和雕饰,却中规中矩,颇得游人喜爱。

  通过界湖桥,沿着石板路向前走,很快就能看到豳风桥。界湖桥和豳风桥两侧都有延伸的小路,游人不必划船,只需绕道小路,便可观其全景。豳枫桥上有一座重檐歇山顶的长方形亭榭,桥名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活的作品——《豳风》,意在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经济的根本,清代皇帝虽然来自关外,但同样以农耕为念,乾隆并没有在园内开辟田圃,而是靠着自己对诗赋的喜好为桥命名,以表达重视农耕的思想。站在豳风桥的桥亭上,可以远眺佛香阁。近旁古树垂柳倒映水中,一派静谧

  走过豳风桥,堤岸上小草青翠、垂柳条条,让人直想躺下休憩。许多喜爱颐和园的老客熟知园内的每个景点和每条道路,每逢节假日,携妻带子,其乐融融。

  再往前便是玉带桥。玉带桥的桥身、桥栏与十七孔桥相同,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而成。形如玉带的半圆形拱,拱高而薄,弧线十分流畅。玉带桥桥高10米,全长27.7米,桥头宽13.5米,桥顶宽2米,由15块汉白玉拼成。桥拱中央题有“玉带桥”,由于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所以这座桥的价值似乎要略重于其他5座桥,也颇得乾隆的喜爱。玉带桥桥头留有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登上玉带桥,会发现桥体陡峭,原因是拱高且薄。

  若问原因,还要追溯到清朝建园时。当时的设计者为了让乾隆游船通过时感到宽阔舒适,不会因拱低而撞船,故意作了这样的处理。在整个园中,这段水道最似江南水乡,有一种素雅的趣味,被乾隆描绘为“玉带长桥接玉桥,雨余拍岸水增波”。从远处观望,半圆的桥洞与水中倒影相称,构成如玉似水的明月,在水中微微荡漾。桥栏上共有60个望柱,左右相对的望柱图案相同,每隔4个望柱便重复相同的图案。望柱上雕有在云雾中翩翩起舞的仙鹤,刻工精细,端庄大方又不失俏皮。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