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杜甫草堂】茅屋虽被破,诗圣美名扬

2010-03-25 14:3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在这四年之中,他著作了大量的诗文达240篇。
【杜甫草堂】茅屋虽被秋风破,诗圣美名天下扬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亭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极具文化气息的园林。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起茅屋,在此居住历时近四年,在这四年之中,他著作了大量的诗文达240篇。
 
步入草堂,满目青翠,古朴典雅的草堂祠掩映在苍楠翠竹之中,又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曲径能幽,诗情画意荡漾其间。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生动地描绘了那里的风光“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相对杜甫颠沛流离的生活来说,算得上是一段惬意的生活。但这美妙的日子也只有三年光景,由于他所倚重的朋友几度离开成都,他生活时时发生危机,草堂也经常被雨淋湿,家里经常揭不开锅,生活难以为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段时间所作。“安得广厦千百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伟大的情怀。
 
【杜甫草堂】茅屋虽被秋风破,诗圣美名天下扬
公元765年春,杜甫离开成都,顺长江向东漂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 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圣”的纪念性建筑群。
 
步入草堂的正门,两株大榕树耸立在古石桥旁,大树枝繁叶茂,浓郁遮天。走入诗圣的故居,很快就会被浓郁的书法、诗画和楹联氛围所感染,让每一名参观者体味到了沉淀千年依然散发着浓浓墨香的诗书文化底蕴,也人精神为之一振。穿过郁郁葱葱、竹树成荫、绿水萦回的庭园,享受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感受主人当年“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的诗情画意后,便走进了草堂大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