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乡恋 >

永定土楼迷宫:中华民族一段标本式的迁徙史(4)

2017-07-03 14: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洪忠佩
五 环极楼的裂缝,像一道诡异的谜题,留给了无数人以猜想。 据《永定县志》记载,民国七年(1918年),永定发生七级大地震,位于震区楼顶的瓦片几乎

  五

  环极楼的裂缝,像一道诡异的谜题,留给了无数人以猜想。

  据《永定县志》记载,民国七年(1918年),永定发生七级大地震,位于震区楼顶的瓦片几乎全部震落。而南中村建于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的环极楼,楼门的上方裂开了一条长三米宽二十厘米左右的大缝。不可想象的是,后来“由于圆楼土墙的向心力和木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整座土楼安然无恙”。

  而永定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置县到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一百四十年间,共发生特大的洪灾六次,土楼石基加固的采用是否是从那时开始推行的呢?

  永定迷宫式的土楼,以及客家人的智慧,确实震撼了许许多多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土楼楼顶的大屋檐,就是针对南方多雨的气候,为防止雨水毁坏墙体而建的。讶异的是,我在永定土楼外墙还见到了源自唐代的镇邪之物——“泰山石敢当”,以及绘画的“八卦图”。永定民间承继的,应是古代汉文化的一种遗风吧?

  在永定,每一座土楼斑驳,甚至凹凸不平的墙体都有讲不完的故事。那是自然灾害与战事留下的印记。在岁月深处缓慢的时光里,有些故事细节还在传说,有些已经无法打捞了。我在永定的行走,是在向一座座土楼的创建者致敬,向一位位土楼的无名工匠致敬。面对深厚的乡土,面对数以万计的土楼,我的行走像摄影中的逐格,也是掠过而已。土楼可以浮现,可建造土楼的工匠连背影都没有。我只能去想象一个个和着泥打着夯的群像,他们的肌肤有如黄泥土一样的颜色,目光中是泥与石,泥与木的凝思。

  泥土与土楼,不仅是客家人一种生命的在场,还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多年从事土楼田野调查的作家何葆国先生在《永远的家园》中坦言:“土楼表现出来的向心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以及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特征,正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一个缩影。土楼有形的基础是石块,无形的基础就是千百年来植根于中华民族之中的儒、道传统思想观念,这坚实强大的基础擎起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是的,永定客家人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维度和心理世界。每一座土楼大门或厅堂贴出的对联,无不彰显客家人的情怀与追求——

  “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

  “教子孙两行正道读书耕田,绍祖宗一脉相传克勤克俭。”

  “不因富贵求佳地,但愿子孙做好人。”

  在我看来,土楼的每一副楹联,都是客家人一篇好的乡土教材。

  我在永定乡村的行走,只是一种直观的抵达,还有许多是我目力不及的地方。本来,想约永定本土作家江文明先生一同去湖坑镇南江村看“水尾楼”的,由于行程仓促,只好割舍了。永定还有许多久负盛名的方楼、五凤楼出现在我的清单里,浮山村的燕诒楼,小溪背村的业兴楼,古竹村的五实楼,洪坑村的奎聚楼、福裕楼,富岭村的裕隆楼,以及上洋村遗经楼,都将擦肩而过。

  山与水,是我在永定从土楼群走向土楼群最好的过渡。

  我没有机会在永定看一场汉剧,不知客家人钟情的汉剧里,是否有演绎“衣冠南渡”,抑或客家人团结一心、和睦相处、贫富相济的土楼生活剧目呢?

  六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传统大家庭式居住方式的瓦解,我不知道曾经有多少人告别土楼,走出了永定。然而,我在永定还是找到了一组汇合的数字,许多乡镇都有“村民三千、侨胞二万”的说法,据说全区现有居住在台港澳的同胞超过了四十万人。

  永定,无疑是名副其实的侨乡。在永定的乡村,他们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回乡之路。在匆忙的行走中,我无缘邂逅他们其中的一员。可在当地听到更多的声音,是永定土楼在这四十万人心目中,已经化作了他们对故园的一种情感寄托,以及发自内心的渴望与呼唤。

  尽管,新南村客家人的普通话是“半生不熟”的,我与村中苏姓老人闲聊时,依然在他们的话语里感到了那份真切与温暖。

  据说,衍香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也就是1842年,创建人谷香公(苏谷香)虽然靠做生意起家,却倡导“诗礼传家”,楼名中就含有“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之意。在衍香楼出生的人,对泥土与土楼更加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他们从呱呱落地开始,胎盘就埋在了一楼的地下,父母不仅教育子女要责任担当,还要记住生养自己的土地。

  “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在外圆内方的衍香楼,我没有去统计多少苏家子孙曾经考取了功名,又有多少子孙在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然而,我却从老人的话语,以及土楼的楹联字画中感到了对文化的尊重,还有一脉书香在流传。

  衍香楼的后面是学校,从朗朗的书声里,我感觉到客家人旧的故事还没有退场,新的故事已经开始。

  黄昏时,我从下南溪清浅的小河,以及衍香楼的上空,看到了落日熔金的景象。在那样的景象里,我的眼眶一热,感受到的是天地与家园的和谐质朴与安宁深厚。

  流动的是水,行走的是人。而遗存在光影中的,是那高高耸立的迷宫式的土楼。

  此刻,人被圆的或方的土楼包围着,土楼被群山包围着,人、土楼,还有群山,都被天地包围着。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