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四库学”:历史与思考

2010-07-30 15:50
来源:《清史研究》 作者:周积明
“四库学”之名,其源无以考索。版本目录学家、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昌彼得先生在《“四库学”的展望》中叙说曰:“‘四库学’名称,我不知何时始见于文献。
“四库学”:历史与思考
“四库学”之名,其源无以考索。版本目录学家、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昌彼得先生在《“四库学”的展望》中叙说曰:“‘四库学’名称,我不知何时始见于文献。1983年台湾计划影印文渊四库时,我写了一篇《影印四库的意义》一文中,即标出了‘四库学’一辞。”无独有偶,1983年7月出版的《汉学研究通讯》2卷3期上,发表了时任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所长刘兆的文章,题目为《民国以来的四库学》,文中说:“到了民国,从事《四库全书》有关问题研究的风气很盛,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为了使这门研究工作,成为有系统的学识,我称之为‘四库学’。”可见,“四库学”之名比较正式出现的时间大约是80年代之初。
  
  一
  
关于“四库学”的发生,昌彼得先生曾有论说:“因为《四库全书》收录的繁富,修纂的过程又极复杂,故近代颇有专门研究其书的。或研究《四库》纂修的经过,或辑录有关《四库全书》的档案,或研究《四库》焚毁的情形,或研究《四库》著录图书的版本,或考证《四库提要》的谬误,故有‘四库学’之名。”台湾中兴大学胡楚生教授亦言:“盖自《四库全书》编纂完成之后,有关《四库全书》编纂之计划、编纂之人员、编纂之场地、贮存之地点、提要之撰写、检索之方式、编纂之得失等等,问题浮现,而逐渐形成一‘四库’之‘学’,深受学术界之关注。”这些解释可谓概括周全。但如果作更具体的探讨,笔者以为,如下两点是必须特别提出的:
 
首先,乾隆时期《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的纂修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尽管清王朝在修书的过程中,焚毁、窜改大量典籍,但无论如何,清中叶以前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大体上已收罗入《四库全书》之?,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的部勒,从而构成中国古代最为庞大与完备的知识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四库全书》并非一部孤立的丛书,与它相配套的《四库全书总目》不仅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编制最为出色的一部书目,而且以其纵横八极的“剖析条流、斟酌古今、辨章学术、高挹群言”,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一部学术批评史和学术文化史。《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的珠联璧合,旁加《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荟要总目》、《四库全书荟要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研究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论题,潜藏着重大的学术价值,正是如上内容,奠定了“四库学”的根基。
 
  其次,《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虽然光耀夺目,但由于“成于众手,迫之以期限,绳之以考成”,“不免因陋就简”,“纰漏之处,难可胜言”。余嘉锡先生叙说其间的编纂问题说:“古人毕生精力,专著一书,其间抵牾,尚自不保,况此官书……十余年间,办全书七部,荟要二部。校勘鲁鱼之时多,而讨论指意之功少。中间复奉命纂修新书十余种,编纂佚书数百种,又于著录之书,删改其字句;销毁之书,签识其违碍,固已日不暇给,救过弗遑,安有余力从容研究乎?”正是因为问题复杂庞大,方有专门之学的发生。事实上,“四库学”正是以“究谬补正”为最初的台阶而展开自己的历程。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