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从马王堆到海昏侯汉墓(2)

2016-03-17 09:51
来源:团结报 作者:施泳峰
海昏侯墓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在南昌市新建区的墎墩山,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

海昏侯墓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在南昌市新建区的墎墩山,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4月开始对这处古代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长达5年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共勘探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1万平方米,发现了以海昏侯墓为中心的祠堂、寝室、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整个墓区的面积达到了4.6万平方米。

在整个发掘过程中始终以“联合国世界遗产标准”作为指导,共有10余家单位跨学科合作,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记录信息,大量使用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考古发掘资料完全信息化,初步建立起海昏侯汉墓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为未来海昏侯汉墓的保护和展示提供了科学依据。

南昌海昏侯汉墓是为数不多的没有遭到盗掘的汉代墓葬,虽然在考古现场发现有盗洞,但是盗墓者却没有能够成功实施盗掘。这是因为在公元318年南昌地区发生大地震,导致墓室坍塌,鄱阳湖的水位上涌,淹没了墓室,使得该墓葬得以从盗墓者手中幸存下来。正是因为墓室内灌满了水,使得微生物和细菌无法顺利生长,各类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腐蚀程度不高。

海昏侯汉墓文物

南昌海昏侯汉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葬。西汉追求“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丧葬观念,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在西汉海昏侯汉墓中出土有金器、铁器、玉器、青铜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其中,造型各异的灯具、炉具、席镇等陈设器,形态多样的铜镜、漆奁等梳妆用具,高贵典雅的玉佩饰,种类繁多、纹饰精美的漆木器等,制作工艺精湛,充满审美情趣。不仅印证了汉代的厚葬之风,而且为认识那个时代的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依据。

南昌海昏侯汉墓是迄今为止发现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汉代墓葬,共计清理出土了各类文物1万余件。其中,整套的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众多的伎乐俑,形象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用20匹真马陪葬的5辆马车,为西汉列侯的车舆制度做出了全新的诠释。10余吨近200万枚的西汉五铢钱,展现了西汉贵族的奢侈豪华的生活。大量工艺精湛的玉器、错金银、包金、鎏金铜器,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汉代高超的手工业制作工艺水平。内容丰富的逾万枚竹简和两百余片木牍,揭示了汉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均是汉代考古发掘中的文物珍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汉代社会生活的传统认识。

此外,还出土了不少首次出现的文物,如推测为蒸馏器的文物,其内部所残留的物质经过检验大部分为芋头,如果这件文物真的是酿酒之用,那么中国酿造白酒的历史将提早1000多年。

南昌海昏侯汉墓是长江以南地区第一次发现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汉代墓葬,在车马坑内出土了实用高等级马车5辆,马匹20匹,错金银装饰的精美铜车马器3000余件。在车马坑内出土有雕刻精美、纹饰鎏金、青铜错银的车马器,这与文献记载“龙首衔轭”的“王青盖车”类似,为我们了解汉代列侯的出行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虽然真车马陪葬坑在汉代的北方墓葬中发现较多,但在长江以南地区却是第一次发现。

在南昌海昏侯汉墓出土了大量钱币,其中最具有价值的是金器,共出土378枚,总重量78公斤,其中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值得注意地是,金饼上的墨书,为我们从侧面展现了西汉的酎金制度。马蹄金与麟趾金内嵌琉璃,并写有“上”、“中”、“下”等文字,这为研究西汉的货币制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南昌海昏侯汉墓出土有一组漆器屏风,上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这组屏风上明确写着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将孔子的“姓”、“氏”、“字”完整地记录下来。这组屏风的第二列文字是“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明确了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的出生时间为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这组屏风上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记载的早了十四年、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早了十五年。这组屏风的面板由漆板和铜板构成,这种制作工艺在汉代考古中首次发现。

在南昌海昏侯汉墓出土有大量带有铭文的器物,这些铭文中记载的工匠名称、编号等内容,对于研究汉代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南昌海昏侯汉墓出土有逾万枚竹简和两百余片木牍,这是我国简牍研究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经过初步整理,竹简和木牍的内容主要包括签牌、奏牍、医书、食谱、悼亡赋,以及《论语》、《易经》、《礼记》等古代典籍,这对于研究汉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根据海昏侯汉墓出土文物的分析,可以确定墓主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汉昭帝刘弗陵的侄子、汉宣帝刘询的叔叔海昏侯刘贺。公元前63年汉宣帝刘询分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封地在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

据《汉书》记载,刘贺因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而被以霍光为首的西汉群臣废黜。但是,在海昏侯汉墓中出土的编钟、琴、瑟、排箫等礼乐用器;绘有孔子像及孔子生平的漆质屏风;各式漆砚、墨及近万枚竹简;漆木围棋盘以及西周青铜提梁卣、东周青铜缶等文物,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与历史记载完全不一样的刘贺。

汉代推崇厚葬,强调“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所以在汉代的墓葬中有着丰厚的随葬品。但是,从东汉末年起,汉代墓葬大多遭到盗掘,魏武帝曹操甚至设置“摸金校尉”一职专司盗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和南昌海昏侯汉墓是为数不多的没有遭到历代盗墓者破坏的汉代墓葬,保存基本完好,从中出土的随葬品改变了我们对汉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尤其是竹简、木牍、帛书的出土,对于古籍版本的校勘和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开拓出全新的视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