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鄂君启节:我国古代最早的通行证

2010-05-28 14:00
来源:石狮新闻网 作者:月如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保存着两枚用青铜铸造的形似竹节一样的器物,它的名字叫青铜错金“鄂君启节”,这两枚鄂君启节是中国最早的通行证雏形。
鄂君启节:我国古代最早的通行证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保存着两枚用青铜铸造的形似竹节一样的器物,它的名字叫青铜错金“鄂君启节”,这两枚青铜竹节功能各不相同,一枚叫车节,是用于陆路的通行证,车节长29.6厘米,宽7.3厘米;另一枚叫舟节,是用于水路的通行证,长31厘米,宽7.3厘米。
 
从商代开始,中国就有了关检机构和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传递命令的符和证明身份的节为代表的通行证开始产生,而到了西汉,节已经不是用青铜所铸,而是演变成了一柄缀有旌毛的长杆,西汉使臣苏武受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时,手中就持有这种代表身份和权力象征的节。此后,到了唐朝,人们在各地通行时,依然需要持有官府颁发的一种名为过所的凭证。据说,当年玄奘和尚去印度取经回来时,就是因为申请不到这种证件而在边境滞留了三年,这种通行证演变到明朝时已被称为路照或通关文牒,其形式与今天所见的护照已经非常相近了。
 
据记载,这两枚鄂君启节是中国最早的通行证雏形,它们的周身都刻有错金铭文,车节148字,舟节163字,从金节上的铭文来看,鄂君启节颁发的时间是楚国大司马邵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那么,如此珍贵的青铜节,最初的拥有者是谁,铭文又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公元前323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中晚期,天下共分6国,在中国中部地区,占据着一个强大的国家楚国,那时的楚地物产丰富,商业活跃。一天,楚国国君楚怀王在议事大厅里召见自己的弟弟启,只见他拿出一封诏书示意身边的随从宣读,诏书的内容是封启为鄂君,鄂是地名,就是今天湖北省的鄂城县,而鄂君则是对鄂城一带封君的称呼,接过诏书,启满心欢喜,他刚想对楚怀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却见楚怀王又命人端出一个大盘子,里面赫然放着五个竹筒形的青铜竹节,金光灿灿,散发着夺目的光芒。这些青铜竹节就是鄂君启节,战国时期中国的税务制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各国为了稳定国家的财政经济,都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税务制度,商人过境必须按章纳税就是其中之一。鄂君启拥有了青铜金节,就意味着他的水路商队在楚国境内可以一律免税,畅通无阻,这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楚怀王对启的兄弟情深,其实不然,这小小的青铜节里还暗藏着其他的玄机。
 
得到了楚怀王亲自颁发的金节,启不禁又喜又忧,喜的是免税,自己每年可以节约一大笔开销,忧的是从此商队的规模、路线将受到国家严格的控制。原来,青铜竹节表面上看是楚怀王对启的一种恩惠,实则是对启的限制和掌控,因为在节的错金铭文里,详细地标明了一系列严格规定,鄂君的商队船只不能超过150艘,车辆不能超过50辆,货物贩运时间以一年为限,并且严禁私运武器以及青铜和皮革等战略物资,至于商队的运货路线更有明文规定,鄂君启经水路湖北鄂城县出发,穿过长江和江西的鄱阳湖,然后到达安徽的枞阳。其实,楚怀王的这种举措,在中国古代社会早已是司空见惯,古时的君王或诸侯王为掌控国家政权,经常会限制贵族的势力膨胀。
 
时至今日,历经2000多年的鄂君启节,依然散发着迷人而古朴的光芒,镌刻其上的铭文为人们研究战国时期楚国的经济、税务制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是极为珍贵的青铜国宝。
(责任编辑:多宝阁)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