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访大漠腹地的城池

2010-05-07 11:39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陈淮
汉代西域古国所在的新疆天山南北和昆仑山北麓,当历史的硝烟散尽,那些孤独而醒目的文化遗址,越发显露神秘而诱人的忧伤,吸引着人们源源不断地前去寻访。

 

汉代西域古国所在的新疆天山南北和昆仑山北麓,同时也是新疆丝绸之路的主要干道(沿天山南麓的塔里木盆地北沿西行谓北道;昆仑山北麓的塔里木盆地南沿西行谓南道)。该道现存古城址250余座,国家级保护古城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自治区级保护古城54座。千余年后,当历史的硝烟散尽,那些孤独而醒目的文化遗址,越发显露神秘而诱人的忧伤,吸引着人们源源不断地前去寻访。
  
探访锁阳城
  
在河西走廊西端,距甘肃省瓜州县县城86公里,桥子乡正南的戈壁荒漠中,有一处汉唐古城遗址,这就是锁阳城。城东约1公里处又有一片土塔林,被当地人称为塔儿寺。
 
探访大漠腹地的城池
据专家考证:锁阳城始为汉代冥安县治所,唐代为瓜州(又名晋昌县)的治所。而塔儿寺据分析是唐、五代及宋元时瓜州地方官员及百姓进行祭祀的宗教活动场所。可见汉唐时代,这里是很热闹的。
 
六朝、隋唐之际,中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经由今瓜州通往哈密,史称伊吾大道。玉门关也相应从今敦煌西北一百多公里的故址迁至瓜州境内。如今,在锁阳城东北方向30多公里的双塔堡一带,有一些建于天然隘口的城堡遗迹,就是唐玉门关及其附属建筑。而唐玉门关今已淹没于双塔水库之下,只有水库北侧的山顶还保留有玉门关苜蓿烽的残迹。
 
唐代大诗人岑参和王昌龄曾经分别写下《题苜蓿烽寄家人》和《从军行》的诗,真切地描绘了当年玉门关的雄伟气势。
  
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也与锁阳城有关。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于唐贞观三年(629年)九、十月间自长安辗转到了锁阳城,当时碍于朝廷封关禁令无法北出玉门关,后来在一位胡人向导的帮助下,在玉门关上游十多里的地方夜渡葫芦河,得以绕过玉门关,历经千险最终到了印度。瓜州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有六幅玄奘取经图的壁画,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关于锁阳城名的来历,又有传说:锁阳城原名苦峪城,唐名将薛仁贵奉命西征,被困于此,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之际,士兵靠掘食城内外遍地生长的锁阳根茎,得以坚持到援军到来,取得胜利。为此,改苦峪为锁阳城。
 
历史上,锁阳城一带战事频繁,唐贞元时曾陷于吐蕃;明代,锁阳城为罕东卫,并重修了城池,后为吐鲁番满速儿攻破,遂废。
 
锁阳城气势雄伟,不愧为一代名城。沿着石块铺就的弯道登上高大的城墙,整个城垣及百里山川尽收眼底。
 
城垣为长方形,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一横“日”字形,东城小,西城大。东西总长为565米,南北只有468米宽。城墙为夯土版筑,底宽7.5米、顶宽4.6米、高10米。据说东城是当年驻军将领及其家属的住所,西城则为士兵所住。城墙的西北角有一高约18米的“角墩”,角墩上有拱形门洞,东西贯通,大概是守城士兵巡行及站岗之用。
 
夕阳下,锁阳城残垣断壁,显得浑厚、凝重。风雨剥蚀的城墙、版筑的土层历历在目,仿佛一页页、一册册厚重的史籍叠积在那里。
 
西城墙外部多为流沙壅掩,有些地方踩着沙包即可从城外上到城墙上,许多这种沙包上都长着茂密的红柳丛,可想流沙侵袭年代之久远。
  
城的南面,是戈壁,远处是祁连山。荒芜的山岭,峰峦叠嶂,如烟似黛。城的东墙尤为残败:犬牙交错般的残墙向南沿伸过去,墙内侧也为流沙半壅着,沙包上的红柳也很密集。
 
城内遍布土筑房屋遗迹,只是大部分为侵入的流沙所掩没,只剩顶端兀立着。红柳、荆棘等沙生植物遍地都是,灰炭层堆积成丘,残砖断瓦,陶片瓷片随处可见。枯井古树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盛衰沧桑,纵横城内的街道依稀可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