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良渚文化的代表作

2010-04-23 14:34
来源:南京博物院 作者:吴荣清 陈金山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的一件精妙无双的代表作品。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良渚文化的代表作
南京博物院院藏的一件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系1982年11月武进寺墩遗址4号墓葬出土,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的一件精妙无双的代表作品。
 
寺墩遗址位于常州市东北15公里处,属武进市(武进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原是一处高出地面20米的椭圆形土墩,东西100米,南北80米,周围有河道围绕,属太湖地区典型的良渚文化台形遗址。4号墓距地表深0.7米,出土了玉璧、玉琮、穿孔石斧各1件,以及玉管、玉镯等装饰品。1973年春天出土的30多件璧、琮等玉器被证明是这座墓中的随葬品。从考古发掘、出土遗物来看,寺墩应是一处原始社会的氏族显贵墓地,距今4500~4200年。玉琮高7.2、边宽8.5~8.3、内孔径6.1厘米。系透闪石软玉制成,呈乳白色隐现翠绿、赭红斑纹。造型为矮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孔为两面对钻而成,琢磨光滑。上下两节各饰造型不同的神人、神兽面纹。上节是人面纹,下节是兽面纹,这是一组表示神人骑在神兽上的象征性图案,为良渚文化人们宗教信仰的核心。此件玉琮纹饰的确认,为破解1986年反山墓地被誉为“琮王”、“钺王”的玉器上的神像找到了一把钥匙。
 
玉琮神人兽面纹图案的线条是采用了琢、刻两种方法,琢纹宽0.2~0.9毫米,刻纹宽0.1~0.2毫米。这些刻纹是玉工徒手直接雕刻,他们甚至能在1毫米宽度内精刻出四五条细线来,技法娴熟而精妙绝伦。在放大镜下观察,这些细如发丝的阴线往往由若干条刻痕连接而成,也是鉴定良渚文化玉器的主要依据之一。而在四五千年以前,在没有青铜、更没有钢铁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面对硬度超过金属的玉料,原始先民究竟是怎样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品类众多、纹饰繁细的精美玉器的呢?这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
(责任编辑:多宝阁)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