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寻岭南之光:南越王墓发掘纪实(一)

2009-04-24 17:2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1983年6月9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广州市北郊一座称为象岗的小山上,肤觉出了一座古墓,这就是西汉的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衣和其他文物,展示了岭南南越国的文明。

迷失在象岗中的黑洞

1983年6月9日,一个平常的日子。

广州市北郊一座称为象岗的小山上,几十名民工伴着推土机的轰鸣正在凿石刨土。海拔高度为49.7l米的小山包,已被凿掉了17米。正干得起劲,民工们突然发现那风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岗岩石块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一块又一块整齐排列的砂岩石板。

“哎!这是咋回事,怎么有这么好的大石板埋在这里?”有人用镐头敲打着石板不解地向包工头问道。

包工头用镐头在石板上敲了敲,并不感到异常,抬头随便应了句:“管它什么石块石板,反正都是石头,又不是金子,尽管挖就是了。”于是,民工们又甩开膀子“叮叮当当”地劈凿起来。

这样的情形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最早觉得有些异常的民工感到眼下的石板有些不太对劲,便找了把长尖的铁镐悄无声息地插入石板与石板之间的缝隙里撬动起来。随着石板不断地移动,那缝隙越来越大,不时有碎石泥土“稀里哗啦”地掉在缝隙之内。

“奇怪哩!”撬动石板的民工自言自语地说着,弯腰俯身想看个究竟,无奈缝隙太小,地下黑乎乎的,像个洞穴,但什么也看不清。撬石的民工怀揣一种难以言状的心情,将身边的几个同伴喊过来,让他们找来几把铁锹插入缝隙中同时撬动。在低沉有力的号子声中,石板的缝隙迅速扩大,一道阳光穿过飘荡不定的云层照射下来,石板下面竟是一个硕大的洞穴。这个意外发现,民工们好奇心大增,众人围绕一块石板,或用锹或动镐,兴致勃勃地凿撬起来。眼看石板的缝隙进一步扩大,洞穴中的一切即将暴露于世。正在这时,广东省政府基建处基建科长邓钦友来到了工地。

象岗靠近广州郊外的越秀公园,与越秀山属于一脉,山势为南北长、东西窄,形如一头卧伏的巨象,故得名象岗。1980年底,邓钦友受上级指派,组织一干人马来到象岗凿石平土,准备为省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建造高层公寓楼。两年多的劳作,总算在半山腰上劈出了一块平地,起房盖楼指日可待。当邓钦友来到象岗工地察看工程进度时,发现了这个异常情况。此时裂缝的最宽处已被撬开达0.3米,洞穴内的形制基本可以辨清。因常年负责野外施工而有些文物知识的邓钦有,根据自己的初步推断,这个洞穴很可能是一座古墓,既然是古墓,就应当受到保护并迅速通知考古部门前来鉴别。想到此处,他对民工们说:“下面很可能是一座古墓,你们不要再傻鸡巴折腾了,我去打个电话把情况报告一下,请文管会的人来看看再作打算。”说罢,邓钦友让大家守护好现场,径自向山下走去。

地宫探宝

广州市文管会考古队得到消息,很快派考古人员黄淼章、陈伟汉、冼锦祥等赶到现场。经勘查,认为是一座石室古墓。该墓构筑在象岗腹心约20米深处,墓顶全部用大石板覆盖,石板上部再用一层层灰土将墓坑夯实。由于施工,夯实的灰土被挖走,上面履盖的石板有几块被推土机履带辗断,出现了裂缝,被民工发现并撬开。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