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林语堂:作文人而不作文妓

2011-04-13 16:17
来源:新快报 作者:佚名
 当今中国人看到“幽默”二字,莫不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若对人冠以“幽默”二字,更是一大恭维,“幽默”一词存在于中文世界不过八十年,源自英文单字humour的译音,首先将h

 

  当今中国人看到“幽默”二字,莫不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若对人冠以“幽默”二字,更是一大恭维,“幽默”一词存在于中文世界不过八十年,源自英文单字humour的译音,首先将humour转化为“幽默”二字带进中国的,即为有“幽默大师”美誉的文学家林语堂,1924年创造“幽默”一词时,不过三十岁。而鲁迅对“幽默”的不满与批判,更让林语堂的形象鲜明。


  君子不器,林语堂发光发热未局限在中国文坛,日后他成为以英文着作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旅游家、发明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也曾与胡适一同被美国文坛列为“二十世纪智能人物”之一。


  林语堂用通俗达练的英文,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观点、文化,这是他有功于中华民族之处。美国总统老布什于1989年在美国国会为中国政策作证时说,林语堂作品反映中国文化的观点,至今影响美国政府。


  上承五四的新文化流风,下开中西沟通之门户,林语堂的一生成就,反映中国面对西方文化冲击,在文化、历史、社会、生活上的各种歧异、扭曲与自得,彷佛中西合璧,又彷佛负隅抵抗,形同复杂的矛盾与丛集。但林语堂的独到之处,在于乐于享受矛盾,戳破矛盾,与中西矛盾共生,在小处作大文章,使他成为中国文坛上最难形容与归类的大师典范。


  被郁达夫形容“生性憨直、浑朴天真”的林语堂,曾自傲地说,“我是一团矛盾,但我以自我矛盾为乐”。因此他的座右铭“文章可幽默,做事须认真”,衬托他的人格,更显得鲜活有力。


  林语堂为文人下的定义,也很难让人忽略。他主张,“作文人而不准备作文妓,就只有一途:就是带点丈夫气,说自己胸中的话,不要取媚于世,这样身分自会高点。要有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分。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独来独往,存真保诚,有骨气,有识见,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


  林语堂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十日生于福建省龙溪(漳州)县,原名和乐,读大学时改名玉堂,后又改名语堂,排行第五的他有兄弟六人、二位姊姊。母亲杨顺命,父亲林至诚是长老会牧师,因此林语堂六岁入学就读基督教会兴办的铭新小学,四年后转往厦门鼓浪屿同样由教会兴办的小学,十岁即开始接触西洋文化与生活。


  从鼓浪屿的教会中学寻源书院毕业后,林语堂进入上海知名英文学校圣约翰大学,奠定英文基础,大二时以英文短篇小说赢得学校金牌奖;取得学士学位后获聘为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师,1919年,他与厦门富商廖悦发次女廖翠凤完成婚礼,并申请到清华的半官费奖学金,偕妻赴美深造。


  虽然拿着奖学金出国,但先遇到廖翠凤因盲肠炎手术并发感染,动用了大笔旅费;抵美第二年,意外发生半官费竟无故被取消风波,林语堂只好向北大申请预支,所幸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自掏腰包,谎以北大校方名义,紧急汇给他“近乎天文数字”的二千美元,且两度私下伸出援手,林语堂才得以继续学业,后应聘前往法国战场勤工俭学,教华工读书识字赚取生活费,才能取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


  林语堂二十九岁获博士学位,他履行当年对胡适的承诺,随即接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又兼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并开始以“语堂”之名发表文章。第二年他将英文的humor译为“幽默”,为“幽默”一词出现之始。


  幽默


  第一个将英语单词“humour”译成中文的应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但是,第一个将“humour”翻译成“幽默”的却是林语堂。


  英文“Humor”曾有多种译法,王国维将它音译为“欧穆亚”,李青崖意译为“语妙”,陈望道译为“油滑”,易培基译为“优骂”,唐桐侯译为“谐稽”,林语堂译为“幽默”。林语堂解释道:“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结果,最终是林语堂的译法普及开来,林后来也被称作“幽默大师”。


  言论


  林语堂好刻薄,他曾经说:“不管怎样,无论怎样混法,能混过这上下五千年,总是了不起的,说明我们的生命力很顽强。”


  林语堂在给钱玄同的信中写道:今日谈国事所最令人作呕者,即无人肯承认今日中国人是根本败类的民族,无人肯承认吾民族精神有根本改造之必要。


  他在《吾国吾民》中写道: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林语堂说:人类能梦想,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同样重要的是有时能嘲笑一下自己的梦想。


  林语堂在《一夕话》中写道: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林语堂曾自我介绍:“我的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


  1933年12月8日,林语堂在上海某大学演讲《关于读书之意见》,他说:“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人世间》停刊,林语堂又创办杂志《西北风》。他说,用西北风并无什么深意,浅一些说,我们认为西北风的尖锐,能使人兴奋;不若东南风,使人感到软绵绵的。


  林语堂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读书,说学校专读教科书,而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读一部小说概论,不如读《三国》、《水浒》;读一部历史教科书,不如读《史记》。


  林语堂自称,成功秘诀是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有力量。


  林语堂自诩为“一捆矛盾”.但在这番“矛盾”的自白中,却没有包括他的最矛盾的两句话:“文章可幽默,做事须认真。”


  林语堂说:“欲探测一个人中国人的脾气,其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问他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假如他喜欢黛玉,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如他赞成宝钗,那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有的喜欢晴雯,那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有的喜欢史湘云,他应该同样爱好李白的诗。”


  林语堂说:许多女人喜欢模仿男人的行动举止,这正是女人受到束缚的象征。只有当她以生为女性为荣时,才真正伟大。


  下面一句说的够狠: 林语堂说:文人不敢骂武人,所以自相骂以出气,这与向来妓女骂妓女,因为不敢骂嫖客一样道理。


  爱国


  “七七”事变后,林语堂在大洋彼岸向全世界呐喊:“为了中华子孙能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该和日军拼一拼啦!”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