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中庸执著诚性的本质

2009-03-24 16:2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中庸和管理相结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中庸和管理的结合将会有怎样的效果呢?相信如果将中庸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会有助于在管理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但是,如果以为中庸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庸的字面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可能变成“画虎不成反类犬”,不利于企业的开拓创新。企业是赢利性组织,基本的职能是创造价值,这一点不必用中庸加以掩饰。但是当两权分离,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的情况下,要求代理人、执行者坚持中庸忠实于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则是十分必要的。那么中庸究竟是什么?从本质上来说,中庸是诚性,是完全应做到、没有任何借口的。

中庸本质:诚性的守恒

在对中庸的解释中,一般都认为,“中”是不偏不倚,“庸”是平常。这似乎无错,因为儒家典籍《中庸》中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进一步思考,“不偏”的是什么?“不易”的又是什么?如果不弄清这些问题,中庸可以被任何人利用,算不得儒家的独创。我们在《中庸》中找到的答案,那就是诚性。

《中庸》第一章开篇便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句话具有统领全篇的作用,儒家对中庸的论述就是围绕这个命题展开的。其中“性”指的是什么呢,尽管在不同的对象那里有不同的表现,但都离不开一个“诚”字。《中庸》第十九章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我们可以把“性”与“诚”合起来称为诚性。如果把儒家典籍《中庸》分为两部分的话,前半部分是在强调中庸的重要性及其方法论意义,是为下半部分做铺垫的;后半部分则直接论述诚性问题。《中庸》对诚性的论述不仅占了很大的篇幅(三分之一以上),而且把它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法则。《中庸》第三十二章指出:“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当我们从诚性出发来理解“中庸之道”时,才能更深刻地领会儒家把它作为最高道德标准的良苦用心。

将诚性作为中庸的本质并不是什么新发现,但是如果忽视这个问题,把中庸作为一种做派技巧,就容易使本质的东西模糊起来。实际上,正是因为有各种做派技巧的存在,诚性作为中庸的本质才显得尤为可贵,坚持下来更为不易。《中庸》第八章以孔子的学生颜回为例说明了“吾道一以贯之”的重要性,告诫人们“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庸的本质是诚性的守恒。“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当然,儒家并不是不讲方法技巧,只是认为只要从诚性出发,就可以妙得中庸之道,进入运用自如的境界:“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