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麦杆制作《清明上河图》

2011-04-24 07:04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杭州日报
精选了一百多斤特等麦秆皮,按照比例放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不朽名作——《清明上河图》,内含810余位人物,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精选了一百多斤特等麦秆皮,按照比例放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不朽名作——《清明上河图》,内含810余位人物,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本周日开始,连续一个月内,位于桥西历史街区内的中国扇博物馆二楼,将举办“感悟非遗”系列展“来自田间的守望”——浦江麦秆剪贴作品展。届时,将展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89幅浦江麦秆剪贴代表作品,而作为麦秆剪贴艺术“里程碑”的作品——23.8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将首次登陆杭城。
 
麦秆剪贴《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它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仅七位)、省民间艺术家蒋云花和她的子女、学生、工人十余人用纯朴精湛的传统工艺——麦秆剪贴,制作了这幅杰作。蒋云花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幅作品是她和团队耗时5000余个工作日,精选了一百多斤特等麦秆皮,取其精华方制成这幅作品。
 
据介绍,画面长2380厘米,宽110厘米,内含人物约810余位,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有牲畜83头,又有虹桥等大小桥梁17座、大小房屋100多幢、大小船只29艘、轿14顶、车13辆、树180棵、商店、摊贩等,各具特色。
 
取红木为底板,根据画面需要,选用了特殊麦秆,运用多种手法进行制作。如人物:脸部选用了特宽、特白麦秆的内层表皮独根剪贴而成,衣着等则用麦秆的外层表皮进行剪贴,由此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质感。又如虹桥、船只等建筑物选用了特长特宽的麦秆进行制作。
 
制作方法以剪贴块面为主,结合线条、编织、烫烙、雕刻等各种手法,如船只、摊贩的棚顶等用了三十余种编织的方法与花纹编织而成,在麦秆剪贴史上首开先河。
 
该作品也于2010年入选参加上海世博会,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它是麦秆剪贴技法的集大成者,它既是对浦江麦秆剪贴工艺的一个总结,更是对麦秆剪贴工艺的一种突破。可以说该作品在麦秆剪贴工艺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