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城市化进程中,古村落保护路在何方

2011-08-03 10: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柑柠凤仪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各个层面也发生着急剧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发生在城市,同时也显现于乡村。如今,一些传统民间文化的载体古村落正一步
古村落的镬耳屋保留着岭南古建筑风格。
 
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古排村的大量建筑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倒塌。
 
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古排村远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各个层面也发生着急剧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发生在城市,同时也显现于乡村。如今,一些传统民间文化的载体古村落正一步步被逼进狭小的“胡同”,部分甚至退出历史舞台。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古村落面临怎样的命运?对它们保护和发展应当选择怎样的路径?

  踏着一排青石小径,远离街市的喧嚣,行走在古村落的巷子里。倘若是一个飘着濛濛细雨的日子,或许你会遇上一位“撑着油纸伞”独自徜徉的姑娘。

  来到广东东莞市的塘尾古村,你会感受到这种古典意境的美。数百间古朴的镬耳屋,错落有致地挨在一起,屋顶上方的镬耳翘首探头,“几”字形屋檐展示出颇具岭南风情的韵致。这个位于东莞石排镇境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东莞工业化社会中并不多见的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在离这个古村落不到500米的地方,是一片林立的工厂厂房,以及快速干线上奔流不息的车流。

  方圆一华里的范围内,并存着跨跃几百年的古今迥异的文明形态。石排镇塘尾村在明代形成村落,于清代光绪年间形成目前古村落的完整格局。它的保存现状也为中国古村落保护提供了一个样板。然而,在工业化潮流汹涌的背景下,许多古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有一大批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古村落现状令人担忧

  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开展的普查显示,我国230万个村庄,目前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5000个锐减到如今的2000至3000个。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古村落的保护现状也令人担忧。

  广州市花都区茶塘村有座祠堂叫“洪圣古庙”,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这座祠堂经历过土改与“文革”,曾改作过贫下中农的居所,历经两次重修,如今是茶塘村的标志性建筑。

  沿着洪圣古庙,10余座清朝时期的私塾、祠堂依次排开,部分已经有过小规模整修,有的仍保留着过去的印迹。家塾和书堂里依然可见“文革”时建起的隔断,有的祠堂则当做柴房、牛棚。祠堂里的地面仍有当年糟烂的痕迹。

  今年3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师朱志刚发表文章指出,广东古村落存在的自我空间逐渐消失,而且非常迅速。随着广东经济率先迅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工商制造业愈来愈成为广东经济的支柱产业,“珠三角”城市化的步伐又不断加快,进一步吞噬了乡村社会。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