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中国杂技正在“焕然一新”

2010-01-21 09:34
来源:中国网 作者:任姗姗 张垚
杂技音乐剧《再见,飞碟》做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将杂技与音乐剧结合,中国杂技正在“焕然一新”。

音乐剧杂技《再见,飞碟》

虽是寒冷冬夜,在北京的中国评剧院里,首部“3D”杂技音乐剧《再见,飞碟》的最后一次彩排现场却热火朝天。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恩杰正在给全体演职员打着气:“创新,只有创新才是进入市场的敲门砖。”

中国杂技团的确在做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将杂技与音乐剧结合。对于这家有着60年历史,先后获得国内、国际赛事将近50个金奖、遍访115个国家和地区的杂技团而言,“中国杂技”是他们“走出去”的金字招牌。

1+1大于2

中国杂技正在“焕然一新”

对演员和观众来说,《再见,飞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杂技“混搭”歌舞,既有滚杯、地圈、空竹、爬竿、力量等“绝活”,也融入了流行音乐、舞蹈、表演等新的元素。观众们惊奇地发现,这些演员真厉害,既能展杂技,又能唱百老汇歌曲,还能跳街舞。

宋波很享受。身为中国杂技团一名演员,他曾被团里送到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进修”了三年零八个月,在他参与的2000多场演出中,感受到中国杂技与国外的诸多区别,“不在技术,而是包装。我们的节目特别缺少幽默和与观众互动。”

在太阳马戏团期间,宋波学到最多的,是表演,是如何将技巧融入剧情。而这次《再见,飞碟》也借鉴了国外先进剧目的思路,导演常启发演员即兴表演,这对宋波来说很自然,但其他演员就不太适应了,以前只管做动作和微笑,现在却要讲台词和表演,有的演员都急哭了。然而,被演员们视作中国杂技团“史上最艰难的一次排练”,也让更多人获得了惊喜,“原来,我的舞跳得不错”、“原来,我有这么美的声线”……

对于这种创新,知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很是欣赏:“对杂技这门传统艺术,必须用现代思维整合”。因为,只有“复数的艺术,才能让受众获得‘1+1大于2’的审美体验”。

“1+1大于2”,事实上,对中国杂技来说,远远不止在新剧目中使艺术元素“复数”起来,还有如何实现“金牌+品牌”——尤其提升品牌的力量。

这与中国杂技当下意欲摆脱尴尬处境,突围市场有关。

“天然优势”难入国外主流

金牌大国不等于品牌强国

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杂技无疑最具交流优势。这不仅因为,杂技不受语言、种族、政治观点的限制,而且,杂技在中国拥有至少3000年的历史,最早还被归类为“汉唐百戏”。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杂技水平之高,举世闻名。“牛”到何种程度?在国际大赛中捧回银牌,都会被许多人视作“输了”。以中国杂技团为例,什么蒙特卡罗“金小丑”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几乎杂技领域内的世界最高奖项,他们都轻而易举揽入怀中。从“国字号”到地方、民间的各类杂技团,都“一技在手,闯遍天下”。

然而,在国外主流演出场所中,却难觅中国杂技的身影。

李恩杰记得2005年在美国的演出经历。那年10月,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中国杂技团高超的技艺与精彩的演出,征服了全场观众,演出结束半小时,观众仍然不舍离去。“但那只是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内容,不是商演。”其中差异,他懂。

许多杂技界人士都有这番体会:外国人都承认中国杂技很棒,可一旦想与那些影响力和辐射力强的演出场所联系商演时,要么被动接受国外演出商苛刻的价格,要么就以“原料”的方式拼接到国外杂技团的整台晚会中,几多苦涩与无奈。

手握金牌节目却难入主流市场,这是杂技市场的无情,还是杂技人的保守?

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边发吉把原因归为后者。他认为,中国杂技的一大短板,在于品牌意识缺乏。“我们有金牌,中国杂技这个品牌,也有。然而,在名团、名剧、名人方面,我们却很差。”

在毛时安眼中,中国杂技完全可以打开海外高端市场——太阳马戏团不就是范例吗?“中国杂技缺少的不是节目,而是高端产品”。什么样的杂技才是高端?李恩杰的理解是,要让杂技“有文化含量、艺术品位和市场价值”。

节目雷同,良莠不齐,不少杂技团把国外演出商视为救世主,呈现给国外观众的往往是偏于技巧展示的初级产品,有的杂技表演干脆沦为餐馆的助兴节目。这又形成恶性循环——国外观众期待一睹中国杂技这门久负盛名的艺术,但看到的却与想象的完全不同。虽然高超的技巧也能打动人,但纯技巧的东西,难以成就高端。

所以,许多中国演员带着“金牌”之誉,却只能到太阳马戏团打工,在很多杂技人看来,虽然这是必需的成长学习,却何尝不是中国杂技之痛?

从热衷国外开始“眼光向内”

收拳是为下一次挥击更有力

中国杂技难入海外主流市场,还有一个原因:海外市场的无序竞争,正损耗着中国杂技的海外品质形象。

中国杂技团就曾经深受其苦。在国外演出,很多杂技团打着“中国的杂技团”旗号,或者干脆用“中国杂技团”来混淆。结果是,正规军与游击队混战,杂技与杂耍充斥,正规团打品牌的同时还要兼顾打“假”。

缺少自觉维护“中国杂技”大品牌的意识,单纯为“淘金”而杂技,与国外末流演出商一起,使得粗制滥造的“杂耍”充斥海外。对此,边发吉和李恩杰一致呼吁:不仅要打造高端节目,包装品牌,还需加大版权保护,让人无从模仿,不敢侵权。

有意思的是,近两年,中国杂技团的市场重心开始悄悄从海外撤回到国内。精心打造的大剧《再见,飞碟》,今年1月13日起展开了在北京的第二轮演出,随后将进入国内巡演,海外的演出还尚未提上日程。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走出去’。”李恩杰解释。

经过多年的海外演出,他们已经意识到,对于中国杂技的市场化之路来说,品牌远比金牌重要。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让他意识到:少了国内市场这个“根”,杂技的海外路就不可能走远;不论国内还是海外,改革创新杂技品牌,都是杂技实现自身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重国外轻国内,到现在重新培育国内市场,看起来,中国杂技在走一条与其他艺术形式迥异的发展路径,然而,这也是“殊途同归”——因为人们已经发现,中国杂技的“气质”中,开始注入了国际化、市场化意识,从品牌剧目、品牌院团到品牌剧场,杂技正在中国文化市场中展开意味深长的蜕变。

更重要的是,收回拳头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看着《再见,飞碟》在国内市场的“品牌铸造”,李恩杰的眼光,已经在展望以后的海外巡演了。

(责任编辑:韵含)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