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爱我中华 > 辛亥人物 >

陈独秀谈辛亥革命(2)

2011-04-21 08:38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作者:储天虎
陈独秀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在当时是幼稚的,未曾发达到与封建官僚阶级分化的程度,未曾发达到自己阶级势力集中而有阶级觉悟与革命的需要,因此,


  陈独秀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在当时是“幼稚”的,“未曾发达到与封建官僚阶级分化的程度,未曾发达到自己阶级势力集中而有阶级觉悟与革命的需要”,因此,他们的目光异常短浅,“只看见目前的损失,不懂得民主革命是他们将来的利益,更不懂得民主的革命党之胜利就是他们资产阶级之胜利”,于是,当革命欲继续深入发展之时,他们便出现了“和平苟安的根性,反对继续战争,而且反对革命党,遂使全国的武装及政权完全归诸帝政余孽北洋军阀之手”。

  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吸取

  纵观陈独秀对于辛亥革命教训的总结,大体上可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二次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前期;第二时期为五四运动一直到整个大革命时期;第三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在不同时期,陈独秀对于辛亥革命进行总结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苦苦思索,得出了“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的结论。而“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于是他便于1915年9月15日创刊了《青年杂志》(到第二卷第一号起正式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而在近代中国应运而生。这一时期,陈独秀对于辛亥革命教训的总结主要基于感性认识,即认为共和政治不能实现的原因在于国民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种认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这种理解又未免过于褊狭了。

  到第二时期,陈独秀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辛亥革命问题,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进行了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总结。值得注意的是,陈独秀不是就辛亥革命而谈辛亥革命,而是用过去的教训为现实的斗争服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使他从辛亥革命中吸取了一个重要教训,即必须争取广大民众。这也使得他在革命实践中更加注重民众问题。正因为要关注民众,因而在革命口号的选取上,一定要体现民众的最深切要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独立、自由和富强,因而在陈独秀主持召开的中共二大上,就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而后,又进行了广泛宣传。

  国民革命是国共合作领导的,但打的却是国民党的旗号,因而对于国民党前期奋斗的历史进行总结以吸取教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陈独秀在这一时期对辛亥革命进行全面而深入总结的原因所在。大革命时期,诸如进行广泛的反帝反军阀的宣传,最大限度地动员工人、农民、学生等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进行革命,及时鞭笞国民党右派的妥协倾向等等,这些都是对于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吸取。

  第三时期,陈独秀从动员和宣传抗战的角度出发,主要基于“抗日与革命的关系”方面,阐述了抗日战争与辛亥革命的一脉相承性,希望抗战要吸取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彻底实现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整个的民族革命战争时代之开幕”,“也是企图步武欧美,建立一个近代国家;虽然成立了民国,产生了宪法与国会,民族工业也开始萌芽,然以国外及国内巨大的阻力,所谓民主革命任务,并未真实地完成,因此乃有1925—1927的第二次革命和此次抗日战争”,于是“此次抗日战争,是第一次革命(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北伐战争)之继续完成”。依陈独秀看来,抗日战争乃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民族革命运动的延续。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对于抗日战争的意义凸显重大。

  从现有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论述来看,他对辛亥革命的基本态度应该说是以一贯之的,即把辛亥革命作为流产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代名词,并以此作为思考革命发展的逻辑起点。在陈独秀看来,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等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斗争都是为了完成辛亥革命所未完成的任务而进行的。我们不妨聆听一下他论说辛亥革命的一句肺腑之言:“辛亥革命失败了,继续辛亥的革命运动仍然是失败了,我们对于这些过去失败的回顾,是十分痛楚的回顾!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痛楚的回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