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爱我中华 > 辉煌当代 >

大庆油田:新中国工业的一座丰碑

2009-09-22 11:3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如果没有大庆油田,国际石油领域就没有中国的位置。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的发现,带来一场气壮山河的石油大会战。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

1959年初秋,东北松辽平原上喷出的工业油流,为处于窘境中的新中国石油工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从此脱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如果没有大庆油田,国际石油领域就没有中国的位置。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的发现,带来一场气壮山河的石油大会战。大庆油田由此在上个世纪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新中国“一五”期间,唯有石油工业没有完成预期目标。1959年,全国原油消耗量504.9万吨,自产量不足一半。这一年,中国进口石油花费外汇1.83亿美元,占国家进口用汇总量的6.7%。

由于石油紧缺,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举步维艰,就连军队的训练和执勤飞机都不能正常运行。时任“三军统帅”的朱德说:“没有石油,飞机、坦克不如一根打狗棍。”

西方国家“卡脖子”,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了全部专家,但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奋发图强,应用独辟蹊径开创的陆相生油理论,在松辽平原找到了大庆这个世界级的大油田。

1960年3月,东北大地地冻天寒。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余名部队转业官兵、数千名石油系统科技专家和钻探精英集结到松辽平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石油大会战。仅用3年时间,这支大军就“拿下”了面积达86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

1963年12月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宣告: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

大庆油区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50年来,大庆油田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贡献了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大庆精神。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闭上眼睛想一想,几万石油大军在北大荒奋战的场景,会让人热血沸腾。当年身经百战的将军们,曾赞誉大庆人是“一支穿着蓝制服的解放军”。因此,大庆油田的往昔,到处是朴素的形态,没有现代人源自私欲的不安、困扰与焦灼。平凡、朴素中,他们却深切地体味了生存的艰辛与创造的艰难。然而,恰恰是从这种不被人注意的本分与朴素里,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剪影,和一代人的心灵地图。

在近半个世纪中,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创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大庆人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令人欣喜的是,大庆红旗仍鲜艳。今天的大庆油田,随处可见的是永不疲倦的“磕头机”在不停地工作着;今天的大庆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者们,正以产业报国、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众志成城地谋求资源型企业持续发展,也必将在新世纪新阶段创造新的辉煌。

大庆,共和国的骄傲;大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脊梁。到今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已整整走过50年辉煌历程。50年过去了,英雄的大庆为共和国奉献的不仅仅是一曲新中国石油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壮丽凯歌,更书写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的鸿篇巨制。50年来,大庆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历久弥新。

走过50年的风风雨雨,大庆油田为共和国工业铸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风雨中历练出的大庆精神,如今正放射着新的时代光辉,为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输入不竭动力,也将引领现代中国工业继续破浪前行。

(责任编辑:红旗颂)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